清明节的时间和习俗是什么?

清明节的时间和习俗是什么?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要讲起来还是很有缘由的 。吾是答疑解惑,情感美文放歌声野老梁 。
清明节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在公元年的四月份四至五日前后;它标志万物在沉睡中苏醒,大地上春光明媚 。
清明节这天,家家户户要祭祖扫墓,以表示对祖先的怀念 。老百姓扫墓时用铁锨把土填上坟头,修成馒头型称作填坟 。(有的地方称作给老祖修缮房屋 。)然后在坟头上浇上几滴酒,摆上供果,压上坟头纸,烧上几柱香,以祭祖之灵 。今天有些地方已排除了这些所谓的迷信成分,但是在清明节始终保持扫墓的风俗 。其民间风俗还有头上插柳的习惯 。其曰:"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之说 。这当然是迷信了,不过习俗还是有的 。
清明节不止是祭祖添土扫墓,更重要的是清明节是双重节日 。它一边祭祖扫墓,一边又是踏青欢乐之日 。当这一天全家老少皆可上陵祭拜扫墓(一般讲究平常妇女儿童是不能上陵的,唯清明节这天是可以的)后,阖家将是田园尽兴 。
清明,清清明明,田园好风光,也就是说,自清明节,人们会走出冬季的寒冷阴影,走进春暖花开的世界 。
最后,让我们一起重温一下,杜牧的《清明》诗:
清明時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
谢谢大家关注分享,欢迎留言评论 。
在阳历4月5日前后,扫墓祭祖,踏青是基本的主题
清明节别称与意义: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是中华民族传统隆重盛大的春祭节日,属于慎终追远、礼敬祖先、弘扬孝道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 。
清明节时间:
清明节气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或前后 。清明扫墓祭祖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扫墓祭祖节期内 。
清明节与端午节、春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
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 。2006年,清明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清明节习俗:
一,扫墓祭祖 。
清明节是传统的春祭大节,与之相对应的是重阳节的秋祭 。清明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祭扫祖先是对先人的缅怀方式,其习俗由来久远 。扫墓祭祖,是清明节俗的中心 。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 。
清明节祭祖,按照习俗,一般在清明节上午出发扫墓,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先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或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拜祭 。
二,踏青 。
踏青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 。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春日景象,郊外远足,这种踏青也叫春游 。古代叫探春、寻春,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 。
三,插柳 。
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 。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 。据说插柳的习俗与避免疫病有关 。
四,游乐 。
清明节除了上述扫墓祭祖、踏青插柳的习俗之外,还有大量游乐的风习,千百年来,倍受人们的喜爱,如延续至今的牵钩、放风筝和荡秋千等,也还有曾盛行一时,惟今已不复见的射柳和蹴鞠(音:cù jū)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