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共分八部分:总序、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 。就是这八部分!

文章插图
有其长者亦存其短,存其短者更囤其长,难分其清,不分也罢 。
《弟子规》共360句,三字一句,全文共1080字 。
内容结构上 ,开篇前8句就是全文的纲目,现在通常叫它“总序”,也可以看作一个目录 。
根据这个目录,就可把全篇划分为一篇“总序”和5个部分: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 。
当然原文没有这种划分,这是为方便教学划分开的 。
有人总结说里面一共讲述了113件事,这应该是指字面上具体点到的事情,但给孩子讲解时不必受此拘泥 。
国学启蒙的经典,如“第三百千”(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都是韵文,宜于孩子记诵,类似现在的儿歌,但在字词句章的层次结构和逻辑顺序上比现在的儿歌要严谨得多 。
这必然导致语意受限,如果只按字面上解释,不但会残解了作者想要表达的完整意思,还要面临一条时代造成的裂隙 。
比如第一部分:从“父母呼,应勿缓”到“事诸兄,如事兄”,这部分内容对应的是孔子《学而》篇中的“入则孝”一语 。
作者在这一部分里列举出的几个规范都围绕“孝”字,以定长幼人伦之序,从小知道自己该如何去维护好一个家庭一个家族的和睦 。
给孩子讲时,对父母的“孝顺”当然不止于“应勿缓、行勿懒、敬听顺承、冬温夏清、晨省昏定……”
现代教育注重孩子的个性发展,有些时候孩子不听你的话,但TA并不一定就是错的 。
如果我们承认这一点,那在讲这几句时就必须思考一个问题:
如何把孩子的“个性发展”与“顺从父母”融入到同一规范内,既符合“孝”的本意又给孩子发展有足够的空间,让两者不至于冲突?
也就是说,一方面我们必须承认现在社会条件下,“孝”的表现与“敬听顺承”已经有了极大的延展,不再是几条礼仪规范所能界定得了的,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确保孩子的个性发展不能违背基本的伦理规范 。
这就需要把握一个“度”,既讲好中国文化里一脉相承的精髓脉络,又结合生动鲜活的生活实例 。
比如给孩子讲什么是“孝” 。
“孝”字的本意,上面是“老”字,是长辈,下面是“子”字,是晚辈,“一个孩子伸手扶住一个老人”,这就是“孝” 。
给孩子画一画这个甲骨文的形象,然后让孩子自己试着画一个,孩子都会非常喜欢 。
举生活中的实例时,要从千篇一律“扶老奶奶过马路”的“模板”中延展到生活里更有温度的各个方面,否则孩子们都会觉得你“虚”,因为他们基本上没这种机会去“扶老奶奶过马路” 。
那么在家里呢?电视里在播:孩子端着满满一盆水去给妈妈洗脚,这个例子好不好?
当然好 。
可是一定会有孩子说:在家里妈妈根本都不让我去碰水,她会打我的……
那再换一个:
现在疫情时期,妈妈要出门去,孩子立刻提醒说:妈妈,口罩口罩,戴上口罩 。
这个例子好不好?算不算孝?
当然好,当然算 。
我们再来看一个场景,你和孩子都戴着口罩去街上,孩子看到一个路人没戴口罩,于是他转过头对妈妈说:妈妈,那个人应该戴口罩 。
这说明什么?说明孩子已经有了这个意识:戴口罩是对自己好,也是对他人好 。
你看,从家里到大街上,“孝”的内涵延展了,这就是推己及人,这个例子是不是也可以从“入则孝”延展到“泛爱众”?
- 什么水果,糖分少?
- 请问高考出分之后才填志愿吗,二本,三本怎么回事,谢谢?
- 蚊子咬人不分血型,那么抽完血蚊子是什么血型?为啥?
- 脸部浮肿是什么原因
- 西瓜糖分更高?为西瓜平反 巧吃低卡不会胖
- 内蒙古2019年高考分数线公布:理科一本477分,二本352分;文科一本522分,二本436分。你怎么看?
- 40以后头发量少剪什么发型好看
- 被冷暴力分手后,男生没把你微信删掉是为什么?
- 水浒传高俅的人物赏析
- 胎儿生下来的那几分钟,医生都需要做些什么?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