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障碍不属于精神病,但是根据传统和实际临床诊治情况,属于心理障碍、精神疾病或心理疾病 。因此,在处理方法上与精神病不同,患者对自己的犯罪行为要负法律责任,但是量刑较轻 。既然是心理疾病,除了社会教育、管理方法或刑事处理外,还应该接受心理治疗和心理训练等综合防治措施,以减轻症状 。人格障碍应该与人格改变有明确区别 。人格障碍是心理发育不健全的表现,从儿童期和青少年期就出现人格问题,至成年期呈现明显病理性人格,并延续终身 。人格改变或准确地说继发性人格改变,通常出现在成年期,由于严重躯体疾病、脑器质性疾病、精神疾病或严重精神刺激之后发生的人格偏离 。
不少调查表明,童年的精神创伤、不和睦家庭关系、不良家庭教育方式和不良社会环境因素在致病上亦起重要作用 。人类人格形成具有很大的可塑性,特别是在婴幼儿和儿童期,这已是公认的事实,目前临床上将人格障碍分为以下十类

文章插图
依赖型人格的人宁愿放弃自己的个人趣味、人生观,只要他能找到一座靠山,时刻得到别人对他的温情就心满意足了 。依赖型人格的这种处世方式使得他越来越懒惰、脆弱,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 。由于处处委曲求全,依赖型人格障碍患者会产生越来越多的压抑感,这种压抑感阻止着他为自己干点什么或有什么个人爱好 。
这些患者不能对日常生活中的事情独自作决定,则需要被人反复指导和做保证;有时他们甚至听任别人为他们选择职业、住所、朋友或作出重大决定 。这种过分依赖导致他们难以独自开始做一件事;他们竭力避免独处,如不得已独处时也感到不舒服,孤独和无助 。他们一心害怕被别人抛弃,当亲密关系终结时,感到异乎寻常地绝望 。
由于将自己依附于他人,这类患者也容易遭到因受批评和不理会所伤害 。有时他们明知道别人是错误的,也要迎合别人的意思;为讨别人的喜欢,他们情愿做不令人愉快或降低自己身份的事情 。这种情形导致他们的社会关系局限于他们依赖的少数人,如果从事高度独立性的工作,对他们而言就非常困难 。
缺乏独立性
这是一种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人格障碍,依赖型人格患者缺乏独立性,经常感到自己无助,无能和缺乏精力,害怕被人遗弃,将自己的需求依附于他人,过分顺从他人的意志,要求和容忍他人安排自己的生活 。
逃避现状
当与他人的亲密关系终结时有被毁灭的体验,有一种将责任推给他人来对付逆境的倾向 。患者对亲近和归属有过分的渴求 。这种渴求是强迫的,盲目的,非理性的,与真实的情感无关 。缺乏自主性
他们会宁愿放弃自己的个人兴趣,人生观,只要他能找到一座靠山,时刻得到别人对他的温情就心满意足了 。这种处世方式使得他越来越懒惰,脆弱,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 。
委曲求全
由于处处委曲求全,他们会产生越来越多的压抑感,从而使他渐渐放弃自己的追求和爱好 。
依赖型人格障碍是日常生活中较常见的人格障碍 。美国《精神障碍的诊断与统计手册》中将依赖型人格的特征定义为:
1、深感自己软弱无助,总是感觉“我真可怜” 。当需要自己拿主意时,便感到一筹莫展 。
2、在没有从他人处得到大量的建议和保证之前,不能对日常事务做出决策 。
3、让他人为自己做大多数的重要决定,如在何处生活,该选择什么职业等 。
4、无意识地倾向于以别人的看法来评价自己 。
- 神药“灵芝”的药性、功效、副作用应重新鉴定。你怎么看?
- 想怀孕最好方法是什么?
- 黑豆豆浆有什么功效?
- 适合摘抄发朋友圈的句子
- 哄老婆开心的话
- 老爸生日日祝福语
- 回家的感觉的简短句子
- 撩人早安问候
- 形容一个人温柔大方的文案
- 祝福2021的文案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