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这首《望岳》为何誉为绝唱?( 四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这首《望岳》为何誉为绝唱?

文章插图



凝望泰山 。荡胸生层云,山中云雾弥漫,令人心怀激荡 。决眦入归鸟,决眦,极富夸张,为了欣赏美景,睁大眼睛,几乎连眼眶都要睁裂了,可见景色之美 。无奈,天色已昏,归鸟已开始投林了 。
天色已晚,又有什么关系呢?人生在世,就应该勇攀高峰,那样才能登泰山而小天下,才能看到绝色美景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会当,唐朝口语,应当,后句引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典故 。这两句诗极富启发性和象征意义,至今还能引起我们的强烈共鸣 。从中我们可以读出诗人不畏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豪迈,和俯视一切的雄心气概 。表达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这首《望岳》为何誉为绝唱?

文章插图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杜甫《望岳》里的诗句 。
全诗为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这首诗为什么被称作绝唱,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有志青年
这首诗写于杜甫的青年时期,也是发现杜甫现存诗的第一首 。当时杜甫24岁,科考失利 。去看望在兖州做司马的父亲,在省亲途中写下了这首诗,虽说科举失利,还是自信满满 。杜甫这样的大诗人都考不上,从小生在官宦家庭,小小年龄就气度不凡,就连李邕,王翰老前辈们都屈尊访问他 。
二、没有登山,写出了登山的感觉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是望岳
由于着急去省亲,杜甫没有登上泰山,在泰山脚下把登上山顶的感觉就表达出来了,而且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一览众山下”,登上山顶,其它小山都尽收眼底,豪迈,自信,表现出杜甫的雄心壮志,兼济天下 。
杜甫站在山脚下,思绪万千,由远及近,仔细凝望,从上到下,抒发感情 。远望的泰山作为齐鲁两国的界山,雄伟壮丽,近望的泰山,山的阴面阳面同一时间却成两个时分,仔细凝望,眼眶都要爆裂 。看着归宿的小鸟,迟迟不愿离去,被泰山美景深深吸引 。
三、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的诗的一直追求的是语不惊人死不休,一个“钟”字把大自然写活了,把美丽景色都给予了泰山,“割昏晓”,大自然的力量就是鬼斧神工,一座泰山分出了时间 。“决眦”更是传神,这盯的看的神韵 。“会当”就是一定,表达了杜甫的决心之大 。要为朝庭效力,建功立业 。
综上所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称为千古绝唱,名副其实,众望所归 。
这不奇怪,就像李白的“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每座名山古迹,都有它的压轴诗句在那里 。
崔颢名气不如李白杜甫,但他写的《黄鹤楼》是无数人心中的七绝第一;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古往今来,直接写庐山的景色,还没有谁能超越这首诗(苏东坡的《题西林壁》是从人生哲理方面描述,独辟蹊径);而说到泰山,孔子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但千古绝唱的,始终要算杜甫的《望岳》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这首《望岳》为何誉为绝唱?

文章插图
李白“诗仙”,杜甫“诗圣”,同时还是“诗史”,因为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详细记录了他所处的时代 。但是,我相信,在杜甫年青的时候,他当时也还是很有浪漫主义的 。
让我们看看《望岳》的创作背景,公元736年,杜甫第一次进京参加科举考试,但因为涉世未深无人援引,最终名落孙山 。当时他老爸任兖州(今天的山东济宁)司马,所以杜甫就去了兖州 。落第了,心情多少比较郁闷,要排解排解,杜甫游兖州,登泰山,作《望岳》: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