霰粒肿,学名叫睑板腺囊肿,通俗来说就是眼皮上长了个囊肿 。多发于1-3岁的儿童,1、2月龄的婴儿也会出现 。随着年龄增加,4、5岁以后发病率开始下降 。此病进展缓慢,短则几周,长则可达数月,甚至更久,且容易反复发作,因而成为很多家长的烦恼 。
除了适当热敷,促进自行吸收外,宝宝霰粒肿破口的地方要用抗生素眼膏,有助于炎症的消散 。
调整饮食,营养过剩和挑食是诱发儿童霰粒肿的诱因之一 。因此,饮食方面要清淡,尽量少吃甜食,多吃果蔬、多喝水、少吃太油腻的食物,尽量清淡些 。喝奶粉的宝宝可以冲淡一点,也就是比标准多加点水 。母乳喂养的宝宝,妈妈饮食也要注意不要过于丰盛 。
定期复查,对于反复发作的霰粒肿,家长应该定期带孩子到医院检查 。
有以下情况需要遵医嘱手术治疗 。
皮肤型的,这类霰粒肿即便经过一段时间红肿消退,也会留下疤痕 。
较大结膜面的,长时间不能消退的 。包块长时间的压迫眼球,会造成散光,影响视力;形成肉芽肿的,宝宝会有异物感,肉芽暴露在外也影响外观 。
我家宝宝一岁半了,下眼睑长了个霰粒肿,已经一个多月了,刚发现时,就只是鼓出一个包,不痛不痒,但无论摸什么药,就是好不了,反而越来越肿,到医院一检查,医生竟建议动手术,而且还是全麻......
“我听着害怕就没去做,现在长到外面来了,怎么办?”“不就长了个针眼,怎么还要住院?”这位宝妈补充道 。
霰粒肿,在眼科门诊中很常见,多发于儿童,也是一种容易被家长忽视的眼疾 。
霰粒肿
叫睑板腺囊肿,通俗来说就是眼皮上长了个囊肿 。此病进展缓慢,短则几周,长则可达数月,甚至更久,而且容易反复发作 。
是由于脂肪颗粒堵塞了睑板腺开口引起的炎症,分为无菌性和有菌性:无菌性一般没有疼痛感,但很多是因为感染细菌引起了急性炎症,这类的霰粒肿,是有疼痛感的 。
霰粒肿是需要及时治疗
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有以下危害:
容易反复感染,引起炎性霰粒肿;
晚期所形成的肉芽肿可在眼睑皮肤留下瘢痕,影响外观;
大的霰粒肿可能压迫眼球引起散光 。
据武汉晚报讯(采访人员唐智峰 通讯员 裴霓裳)1岁5个月的童童(化名)因为霰粒肿没有及时医治,导致眼皮经久不愈破溃留疤 。“早知道就早点手术了,”昨日,童童的妈妈懊恼不已 。
家住广水的童童,两个月前,右眼上眼皮长了小红包,不痛不痒,妈妈没有太过在意 。一周后,童童眼皮越来越肿,摸上去还有个疙瘩,家人这才着急,带她到当地医院检查 。听说需要手术治疗,童童的父母想着孩子的情况可能会自己好转,不愿手术 。
童童右眼皮上包块越长越大,破溃并有脓性物流出,家人这才着急地把她送到眼科专科医院 。经过检查诊断为“右眼睑腺炎并机化” 。通过右眼睑板腺囊肿切除术,童童眼部外观才得到一定恢复 。
很多小孩在确诊为霰粒肿时,家长们都容易误认为是长“针眼”了,只要多热敷,过段时间便会自行好了 。
但霰粒肿和“长针眼”是不一样的!
“长针眼”是麦粒肿 。
麦粒肿,也称为睑腺炎,是细菌(常见为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睑腺体的急性炎症 。
有个简单的办法鉴别麦粒肿和霰粒肿:
麦粒肿是急性炎症,通常一周之内就好了;而霰粒肿病程很长,往往持续几个月,甚至一两年 。
针对治疗“霰粒肿”,较常见的方法有三种:
1热敷
在霰粒肿早期,可以采用热敷方法,这能帮助促进眼部血液循环,是有好处的 。
-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有智力障碍?
- 孩子验光到底需不需要散瞳?散瞳验光有危害吗?
- 得了冠心病会遗传吗?
- 宝宝的脚是扁平足怎么办?
- 小孩吵架打架,你怎么看?
- 以家人之名三个孩子分别是谁的
- 孩子特别喜欢吃的菜推荐
- 孩子突发丘疹性荨麻疹,可以治愈吗?
- 孩子是不是有佝偻病?如何判断?
- 学什么能够培养孩子良好的思维习惯?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