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修身、律己、慎独都是很伟大的 。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仍然需要,它们永不过时 。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强烈的进取精神,也是一种与世俱进的伟大精神 。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同样需要 。
当然需要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一个民族特特的精神标识 。文化是一条源远流长的文明之河,五千年文化源流奔腾到如今,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 。历史越是古老悠久,文化便越是深?悠长 。只有对古老文化历史进行梳理,才能连接起中华文化串串绚丽的珍珠项链 。俗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所谓养,即是在中华土地上,形成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文明表现,无不打上中华地域的烙印,显现出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包容性、开放性 。必须指出,随着现代文明的推进,中华文化的流动不是封闭的,它吸纳外来文化,又向外释放出中华文化的能量与活力 。如历史上的郑和下西洋等 。创新创造,是文化的生命所在,是文化的本质特征 。我们应该清醒认识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特别是源头古文明精华,就能继承传统,借鉴外来,在继承中发扬光大,展现中华文化永桓魅力和时代风彩 。
我眼中的传统文化,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文化体系 。
里面包括消极的封建守旧,也包括积极的仁义礼信,优劣并存、新旧同存、互相关联 。
包罗万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个人到世界;
许多传统文化永远都不会过时,比如老子等先贤的哲学思维,
而也有许多传统文化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比如妇女的三从四德等陈旧思想 。
我们的社会发展是连续的、线性的,当今文化的形成,基础上离不开传统文化 。
许多时候,我们会披上疑似新文化的外衣,但往往是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和翻新 。
我们并非需要传统文化,而是传统文化已经深入我们的骨髓,与我们华夏儿女休戚与共 。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 。
传统文化是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华文化,融合了儒、释、道三家的精神,不但产生了中华文明,还制造了被称作“中国人”的一个群体 。
人们都说中国人没有信仰,这是不对的 。儒教、道教、佛教就是中国人的信仰,只不过不迷信罢了 。但是,不同的年龄段信仰的侧重点不同:年轻时积极进取,溶入社会,处于“入世”阶段,多信仰儒教;中年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更加注重自身的健康和养生,处于“出世”阶段,以道教为主;年老后,面对疾病和死亡时,则需要佛教来解脱 。
但总地来说,中国是一个儒教文化为核心的国家 。虽然历经风雨,这个核心至今未变,使你我还当得起“中国人”这三个字 。
儒家文化的基本概念是朱熹的《大学章句》中提出的“三纲领八条目” 。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后人简称之为“三纲八目” 。这里面从个人修养、待人接物到治理国家,无所不包 。
儒家文化最强调的是个人的修养和与人的关系 。在个人修养上崇尚:“温良恭俭让”;在与人关系上崇尚“仁义礼智信”智信 。
看看,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切行为准则,是不是都包括在内了 。
这就是我们的传统文化 。在我们当今社会生活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只不过我们平时不会意识到罢了 。就如我们经常意识不到我们的心跳和呼吸 。
那么,我要反问你一个问题:你觉得,这样的传统文化,现代社会还需要吗?
- 你所不知的南昌饮食习惯
- 盛开在中国艺术园中的艳丽奇葩——二人台
- 琉璃中的若玉的扮演者
- 你眼中的气质女人应该是什么样的?
- 以家人之名中的小演员的名单
- 甜蜜巧克力一周瘦身食谱
- 七大减肥方法 应对发胖陷阱
- 三国志名将令中的多余橙将有用吗
- 护肤品中的香精和防腐剂对皮肤有影响吗?
- 喜洋洋与灰太狼中的经典语录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