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贴是什么东西?适合什么人用?

“三伏贴”是根据中医“冬病夏治、夏病冬治”理论,取每年的夏季三伏进行穴位贴敷治疗 。
有两大人数适合三伏贴,世人多重视其一,就是冬病夏治,而忽视其二,就是三伏排湿,下面慢慢解释 。
一般说来,三伏贴适合体虚、阳虚的患者,此类患者每到冬天天气寒冷时,身上的老毛病往往突然发作或加重如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鼻炎等,中医称之为“冬病”:即冬季好发的虚、寒、里、阴病症,具体多为肾、肺、肠胃、鼻、关节等病症 。具体表现多为:咳喘、关节疼痛、怕冷、慢性腹泻、易感冒、风湿性心脏病、慢性鼻炎等机体阳气虚衰,病症深里、寒邪侵袭、机体免疫抵抗力低下、病症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病症 。


而夏天的“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此时阳气发泄,气血趋于体表,皮肤松弛、毛孔开张,利用药物渗透皮肤,刺激穴位,可起到疏通经络、调节脏腑、温阳利气、祛散伏痰的功效 。“三伏贴”一般使用辛温的外用药材,如生姜、白芥子、细辛、干姜,川芎等药物,针对不同的疾病,一般要将膏药敷贴于特定的身体穴位上,以达到通络温阳散寒的目的 。
换句话说,三伏贴就是借助了天时阳气旺盛的时节,而推动身体本不足的阳气,祛除身体寒邪,补充正气的方法 。
正因为如此,其实三伏贴还适用于没有冬病的一类特殊人群,就是体湿的人群 。现代人运动量少,吃得又好,代谢较慢,造成身体内很多代谢产物排不出去,初期时就是湿,后期可以逐渐发展成为痰、瘀等更严重问题 。而湿为阴邪,其性粘而趋下,容易流滞于腹部、下肢、关节等处,影响经脉通畅,功能活动和脏腑协调 。
【三伏贴是什么东西?适合什么人用?】而夏至之后,阳气盛极入衰,阴气渐生(自然界由阳盛,开始逐渐向阴盛转化,所谓一阴生的时节),此时如果人体素有阴邪,就会造成上热下凉,上火下水,湿热互蒸,闷于天地(中焦脾胃),不仅影响食欲,而在入伏之后表现出头晕、恶心、倦怠、腹胀、水肿、关节酸痛等诸多症状 。
而抓住这个时机,用三伏贴刺激一些排湿的关键穴位,将取得事半而功倍的效果,适合平时缺少锻炼、有一定代谢问题的中青年人 。
人要顺应节气变化治病,提醒广大贴敷人群,三伏贴要在每一伏第一天贴敷效果最佳,最晚不要超过3天 。
具体贴敷时间为:
初伏:7月12日-7月21日(阴历六月初十-阴历六月十九)
中伏:7月22日-8月10日(阴历六月二十-阴历七月初十)
末伏:8月11日-8月20日(阴历七月十一-阴历七月二十)
冬病夏治除了贴三伏贴之外,还可以配合内服中药、针灸、盘龙灸、拔罐等中医技术,综合治疗效果更佳 。
1.呼吸系统疾病:
体虚容易感冒、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肺气肿、肺心病、体虚容易感冒者 。
2.消化系统疾病:
慢性胃肠炎、慢性结肠炎、胃痛、溃疡病、慢性腹泄、消化不良等 。
3.疼痛性疾病:
风湿免疫性疾病:如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肢体经络类疾病:肩周炎,颈腰椎病,腰腿冷痛,四肢冷麻,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膝关节炎,虚寒头痛等 。
4.妇产科疾病:
月经不调、痛经、慢性盆腔炎、宫寒、坐月伤风等属寒证者 。
5.小儿疾病:
体虚易感、哮喘、支气管炎、消化不良、厌食、遗尿、生长发育迟缓等 。
6.亚健康调理:
阳虚体质——以怕冷为主要表现;气虚体质——以体质虚弱、容易疲劳为主要表现;痰湿体质——以虚胖为特点,容易出现困乏、疲劳、怕冷、便溏、苔腻等症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