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面对门联,如果横批从左到右,是否也是上联左下联右呢?

《原创》左右难分,先后难分,一零难分 。面对门联定左右是按坐北向南,坐标分左右 。比如面南而坐,左臂手占东方青龙为上首,主位 。右臂手在西边白虎下位宾客之位 。古人写文章从左上开始写纵豈行,行行从左向右排列 。也就是执笔人右手下笔处纸面的左边先为上首 。不是执笔者的左手边为上,面对面正好向反 。
横批也是从纸的左边向右写它只是横为批 。
有人就认为自身右为上联是错误的 。要按自身坐标面向门外左手永远是上首 。比如不可能只贴堂屋对联,东屋,西屋,南屋都需贴对联 。南屋与堂屋(北屋)正好相反,西边为左上,东边右为下联 。它与坐向相关而定 。
【请问,面对门联,如果横批从左到右,是否也是上联左下联右呢?】不可以 。
那么,贴对联应该怎么分上下呢?
背对大门,左上右下 。
面对大门,右上左下 。
为什么?
一、古代的昭穆礼制一一左昭右穆(背对大门) 。昭,为长为上;穆,为幼为下 。
舞台占上的古装剧的表演最为形象:皇上正中,位尊的大臣坐其左边,位卑的大臣坐其右边 。尊位的臣子见到新来了一位比自己品阶还高的大臣,则自动起身由昭位降位到穆位去,就是昭穆礼制的充分体现 。
二、历史的习俗 。这种习俗主要源于古代的书写和阅读习惯 。
古书竖排,面对书页,右上左下,顺序地书写和阅读,久而成习,形成了规距 。
三、平仄的要求一一仄上平下 。上联的末字必须是仄声字,下联的末字必须是平声字 。如毛泽东的“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上句末字“黄”,仄声,为上联;下句未字“江”,平声,为下联 。
四、关于横联 。随着版物横排的实行,横联也改变了古代从右向左读的旧习,统一形成了从左向右读的新习 。
可是横联的写法,无论新旧,终属次位 。而上下的竖联才是春联的主题 。既是竖贴,理应循旧,依照古习,实行右上左下的习俗为宜(面对大门) 。
本人陋见,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
你认为呢?
对联,按以前传统是从右往左分为上下联,现在也可以用平仄音区分上下联 。就是说上联的尾字是仄音(三四声);下联的尾字是平音(一二声),不过,现在也不太讲究左右上下 。
这样的问题其实是个常识问题 。你开车走在路上,必须按箭头?的指向行驶 。否则就是违章 。
对联的横批就像这个行车指示箭头→ 。它指出了上下联贴的顺序 。古联遵循古文竖写由右至左的习惯 。故而横批都是由右向左 。现在书写规则是由左向右 。故约定俗成当今对联的横批都是由左向右写 。上下联也自然而然的按着这个走向 。
古人写文章是竖写的,从右往左一行竖一竖行写的,这样写就要这样读,这是习惯 。同时中国有左边大右边小规矩,所以对联只能从左读到右 。我们今天的书是横着从左往右写的读书时也是从左往右读的,所以横联横联就得从左往右写和读 。
无论横批从左到右或从右往左,对联都是右上联左下联(是指人面对门的方向) 。
这是个人认为 。
其实这个问题我认为左右都对 。根据古人的习惯那就是从右往左写,也得从右往左读,那就是那就是右侧为上(面对门口),但是,今人都是从左到右写,也得从左往右读,那就是左侧为上(面对门口),这些包括当今的课本和老师在黑板上写的以及好多厂家的印刷品(包括对联),那就是左侧为上 。总之要看你自己的习惯和要求了 。不是绝对的 。
简答:古今读书与对联始终是“从左往右”的,只是区别于时代和方式不同罢了~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