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是孔子的老师吗?如果是,又为何孔子被称为至圣先师,而不是老子?

老子以孔子虽然同时代 , 就算有师生之谊 , 但是 , 自古就有状元学生 , 就没有状元老师的说法 , 最说 , 名利是统治者设立的 , 而个孔子学说的普世思想式用统治者和治理国家而采用了 , 那孔子是圣人这一称号 , 是当之无愧了 。
老子、孔子基本是同时代人 , 都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 , 频繁的战乱 , 造就了百家争鸣的文化盛世 ,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 , 以老子为代表的到家即应运而生 。老子略年长于孔子 , 孔子曾问道于老子 , 但并不是严格意义上学生、老师的关系 。他们的学说都很有意义 , 老子的“顺应自然 , 无为而治” , 孔子的“克己复礼 , 忠君爱民” , 都是对时代的反应 。不过 , 孔子的思想在当时 , 也并未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 不然何以周游列国 , 如丧家之犬;只是后来特别是秦朝“罢黜百家 , 独尊儒术”后 , 儒家思想被统治者利用 , 从而 , 孔子也被誉为“至圣” 。老子的道家思想 , 一直未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 所以 , 老子也就一直远离庙堂 , 声明逊色于孔子 。
但是 , 老子“天人合一”思想 , 以及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 及其他的文字魅力 , 对后世也影响深远 。
谢谢邀请 , 观点只代表个人 。欢迎指教 。
三人行必有吾师这是孔子对师的解释不认定某人是老师 。看来孔子思想是群众中来到群众中用 。
老子是上界 , 孔子是下界 , 不在一个层面 , 老子管理仙道 。孔子管理教育红尘世上的人道 。帝王需要 。
谁是谁的老师重要吗?至少我觉得未必 , 都是做古的人了 , 如今谈老子与孔子我们要学习的是对我们当今社会 , 以及我们在社会践行中有用的东西 , 至于谁是不是谁的老师就不重要了 。
谢谢相邀:孔子和老子是同时代人 , 老子比孔子年长几岁 , 当时老子是周守藏室史 , 孔子曾数次问道于老子 , 但并不是师徒关系 。因为他们推行的学说不一致 , 老子讲的是天人合一 , 无为而治 , 这于当时的统治阶级的思想不一 , 在当时得不到统治阶似的推崇 , 也就是不被社会主流认同 , 所以当时没有推广开 。而孔子的儒家思想讲究“克己复礼 , 忠君爱民”很符合当时统治阶级的思想 , 被统治阶级用来统御人民的工具加以利用 , 所以孔子的思想大放异彩 , 被人称为至圣 。
老子是周武王的史官 , 可以直接面对周礼典籍和王宫官场礼节和世俗礼节 。孔子向老子问礼确是找对了老师 。老子比较消极 , 见天下打乱 , 采取无为避世的态度 , 而孔子是积极的 ,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先是五十岁时在鲁国做地方官 , 五十三岁当了大司寇 , 相当于司法部长 , 就着力复辟礼治 , 上任七天就杀了聚众讲学的少正卯 , 接着就决定改变鲁国公权私用的乱像 , 为鲁国国君夺回尊严君权——堕三桓 , 结果遭到激烈反对而大败 。鲁国国君选择妥协 , 孔子只得辞官走人 。于是开始了14年周游列国 , 宣传仁政礼治 , 努力为实行奴隶制鼎盛时期典章制度的做出了不懈努力 , 但没有丝毫成果 , 虽然倍受礼遇 , 却没有一个国君愿意重用他 , 用他自己的话说 , 是“累累如丧家之犬” 。可见孔子在世时并没有什么影响力 。他受到礼遇是因为他的祖父是可以继承宋国国君的王子 , 孔子自己又在鲁国做过大司寇 , 名气很大 。孔子钟情奴隶制鼎盛时期时期的典章制度 , 有两个原因 , 一是他本身具有贵族血统 , 虽然是“野合”庶出 。另一个他的贵族家世已经没落没有权势 , 自己又是小娘养的 , 在家族中地位很低 , 没有飞扬跋扈的习气 , 比较善良 , 所以他希望奴隶主贵族对奴隶统治要有度 , 要有秩序 , 上下尊卑不能乱 , 奴隶主就是奴隶主 , 奴隶就是奴隶 , 这是不可改变的 。君就是君 , 臣就是臣 , 就像父子一样 , 父亲有至高的权威 , 这也是不可改变的 。孔子思想积极维护的社会稳定 , 对奴隶统治压迫有度 , 贵贱有序 , 者对大一统后的汉朝正好十分需要 , 只要剔除贵族士族统治和把农奴圈在土地上的井田制就可以了 。所以董仲舒把儒学经过改造重塑 , 加上诸子百家有用的因素 , 统合成一套天人合一的庞大思想体系 , 写在《举贤良对策》之中 , 推荐给汉武帝 , 回到汉武帝认可 。这才开启了“废拙百家独尊儒术”的康庄大道 。为了统一国民的思想 , 规范国民的行为规范 , 孔子就不断被神化 , 地位也越来越高 。于是至圣先师 , 万世师表就成了孔子的名号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