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观后感结尾怎么写?( 三 )


【《爱莲说》观后感结尾怎么写?】作者用白描的手法勾画出她那“中通外直 , 不蔓不枝 , 香远益清 , 亭亭净植”的形象 。下文紧扣题旨 , 承接上文 , 仍以菊和牡丹陪衬 , 作出比较 。对三种花分别品评 , 提示其象征意义 。
“菊 , 花之隐逸者也;牡丹 , 花之富贵者也;莲 , 花之君子者也 。”菊象征隐逸 , 在封建社会里 , 不少有骨气的文人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 , 以菊自喻 , “采菊东篱下 , 悠然见南山” , 陶渊明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牡丹象征富贵 , 诗人刘禹锡诗云“惟有牡丹真国色 , 花开时节动京城”就形象地反映了众人喜爱牡丹已发展到如醉如狂的地步 。
“菊之爱 , 陶后鲜有闻;莲之爱 , 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 , 宜乎众矣!”结尾作者以深沉笔调感叹品德高尚的君子少 , 追求富贵的市侩多 。特别是末后一句 , 字里行间 , 婉而多讽 , 意味深长 。
二、析《爱莲说》 , 把握思想精华
精读《爱莲说》 , 重在分析其思想内涵 , 继续其文化精华 。《爱莲说》的核心是莲花的“不染”、“不妖”、“不蔓”、“不枝”、“不可亵玩”的特征 , 这是守廉修身思想的真情流露 。其精神内涵可概括为洁净纯朴、正直刚正和坚强自重 。
1、《爱莲说》倡导洁净纯朴 。“出淤泥而不染 , 濯清涟而不妖” , 比喻君子即使在物欲横流、时弊滋生的社会环境里 , 能保持真善美的高贵品质 , 不与假恶丑同流合污 。
2、《爱莲说》倡导正直刚正 。莲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比喻君子维护正义不趋炎附势 , 严于律己不胡作非为 , 表里一致不口是心非 , 像莲花一样正直刚正 。
3、《爱莲说》倡导坚强自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 比喻君子能保持应有的尊严形象 , 权势眼前不失节 , 逆境眼前不动摇 , 困难眼前不退缩 , 像莲花一样坚强自重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