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战之王》豆瓣评分4.7,《士兵突击》9.3,同一导演的作品为何口碑差这么大?

谢谢邀请!我不去评价好与坏,其实拍片就是的让人去欣赏,演技比演员重要,看片子的逻辑性真实性,再就是看怎样布局来吸引眼球,一通热闹那是喜剧片,军旅片是逻辑真实,就像柳云龙的暗算和风筝就很好,这就是用演技 。人物多的片也是难在人物上,光追求明星不如演技好的,其实剧组配合也是非常重要,应付和责任是片子的关键,随意说说别当真我是退伍军人 。
陆战之王没看过 。士兵突击看过 。
还记得那个时候这部电视剧到处放,影响力很大 。
我觉得是剧本,演员起来了重要的作用 。
《陆战之王》我只看了一集,就大概可以判断这部剧是一部有问题的剧了 。
第一集刚开始,坦克定点空投,降落伞出了问题,降落速度那么快的情况下为了塑造一个英雄形象,爬出去割伞绳,1分30秒装备落地,还要逞英雄,是不是太不把战友的生命当回事了?
民用车车主敢跟解放军胡搅蛮缠,还拍坦克?你要认为这是合理的我没办法,反正我觉得怪 。
新兵玩失踪,遇到上级也不立正敬礼?现在的解放军已经开始这么没规矩了?
还有,这帽子怎么看怎么小一号,这剧的服装是干啥的?

《陆战之王》豆瓣评分4.7,《士兵突击》9.3,同一导演的作品为何口碑差这么大?

文章插图
首先咱们先看看《陆战之王》评分低,网友们是怎样分析的吧!
网友对该剧的不满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一是剧情创作脱离现实,诸如新兵问“为什么收手机”、民用车撞坦克等;二是剧中人物和情感线过于俗套,刺头兵的设定在当下并不讨喜;三是演员演技问题 。与此对应的,是该剧导演、编剧和演员之间互相甩锅:男二号王雷带编剧进组擅自改戏加戏;联合导演张寒冰发文称“空投坦克”是康洪雷执导,编剧趁乱加戏将水搅得更浑;康洪雷徒弟张国强“义愤填膺”表示恩师扶徒弟上马,反要忍受尘土飞扬和一堆马粪;除此之外,陈晓和王雷的戏份之争等也频频被提及 。
其次《陆战之王》和《士兵突击》相比较,问题又出在了哪里?
《陆战之王》的标签是一部聚焦95后新兵军旅生活的新式军旅剧,而失败就失败在95后这个设定上 。设定出自导演,说白了其根源就是导演自身:康洪雷之于军旅题材本该是“教父”般的人物,却在最擅长的题材上跌倒,究竟是为哪般呢?诚然其中不乏斗转星移物是人非的原因,昔日那批追剧的观众已经长大或者老去,成为生活压力的主要承担者,而不再是剧集的主流受众,但更多的却是市场的变化和创作模式的“老化” 。
剧集市场的迭代之迅速,在这几年表现的尤为明显 。从对“IP+流量明星”的趋之若鹜到优质内容的逐渐回归,从仙侠玄幻的风靡到现实题材的兴起,都是其中代表,而这背后,是一批对内容把控更严格的幕后创作者开始走向台前,无关年龄、无关过往辉煌或是失败,观众只为内容而买单 。
而这种情况下,我们声名显赫的康导却还固守着当初撬动市场的创作模式,自然也就难以讨好观众了 。《陆战之王》聚焦95后的军旅生涯,却用着刺头兵的老套人设,捧着《士兵突击》口碑和人气的康导事隔多年再次下场、奉为回归之作的剧本剧情换来的必然是观众“人设剧情过于老套”、“不懂当下的年轻人”的评价 。观众不买账固然有编剧创作的原因,但何尝不是耳顺之年的大导演迫切想要靠近年轻人、却和他们渐行渐远的现实呢?
陆战之王拍的太假了,现实中士兵怎么可能是这样,顶撞班长,个人理由太多,个人主义太强烈,凡事都要问为什么,部队哪有这么多为什么,只有服从 。我以前当新兵的时候,说实话,谁都不服,连队公认的大屌兵,最后还不是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因为你如果一直这样,根本没办法融入这个集体,自己想通了就好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