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桌文化有哪些陋习?

我国关于酒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 , 自从老祖宗发明了酒 , 酒就贯穿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 , 甚至一些著名的历史事件 , 也透溢出酒香:“鲁酒薄而邯郸围” , “鸿门宴” , “青梅煮酒论英雄” , “杯酒释兵权” , “千叟宴”……至于一些散发酒味的野史故事也不少:“刘伶醉酒” , “文君当垆” , “贵妃醉酒” , “醉打金枝” , “饮中八仙歌”……祭祀祖先用酒 , 招待客人用酒;高兴了喝酒 , 烦闷了喝酒;独斟行 , 对酌可 , 群饮众乐也不错 。酒是不分场合无需理由 , 就是个喝!
古人的酒文化 , 雅兴 , 豪情;醉了也表现得可爱 , 狂放里亦显示坦荡情怀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有诗305篇 , “酒”字出现了63次 , 可见酒在古代国人生活中的重要:“既醉以酒 , 既饱以德” , “君子有酒 , 酌言尝之”;大诗人李白更是“斗酒诗百篇” , 留下了无数关于酒的名篇:“花间一壶酒 , 独酌无相亲” , “我醉君复乐 , 陶然共忘机” , “烹羊宰牛且为乐 , 会须一饮三百杯”;大文学家苏轼“明月几时有 , 把酒问青天” , “酒酣胸胆尚开张 , 鬓微霜 , 又何妨”;女词人李清照也饮酒“东篱把酒黄昏后 , 有暗香盈袖” , “昨夜雨疏风骤 , 浓睡不消残酒”;就连女革命家秋瑾都曾留下过“不惜千金买宝刀 , 貂裘换酒亦堪豪” , “浊酒不销忧国泪 , 救时应仗出群才”的诗句 。
可是酒文化发展到现在 , 都变了味了 , 不仅庸俗不堪 , 而且还沾染了血腥味 , 掺和进了铜臭味 。那么 , 现在的酒桌文化 , 都有哪些陋习呢?我总结如下:
喝酒本是为了乐呵 , 增加些气氛 , 至于喝多喝少 , 量力而行 。可是有的人很讨厌 , 想尽办法逼酒 , 什么“感情深 , 一口闷;感情浅 , 舔一舔” , 什么“感情铁 , 不怕胃出血;感情深 , 不怕打吊针” , 感情好坏 , 是区区几杯酒所能体现出来的?真的朋友 , 怎么舍得你醉?怎么忍心伤你身体?什么“床前明月光 , 疑是地上霜 。举杯邀对方 , 喝酒喝成双” , 什么“你不喝这杯酒 , 就是不给我面子”……你跟领导不会这么说吧?你的面子不是喝了这杯酒才有的吧?喝酒 , 人多是娱乐 , 人少了是情谊 , 独酌和对饮是心情 , 喝到被逼着的份上 , 就是种折磨 , 连干数杯酒 , 是谁谁都苦! 。
有些人没有酒时尚有原则 , 知道那些事该答应哪些事不可做 , 可是几杯黄汤下肚 , 来者不拒 , 啥事都行了 。但是也做不得数 , 过后他断片了 , 忘了 , 也不会认账了 。怕就怕那些当场签字的 , 当场给钱的 , 当场写保证书的 , 有字据为证的 , 过后赖不得 。
一些人没喝多的时候 , 他是中国的;喝多了之后中国是他的 。把芝麻吹成西瓜 , 给他梯子能上天 。有的没的 , 一顿神侃 , 自己说得有趣 , 大伙儿只当一乐 , 却免不了微露鄙夷之色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