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二百五”这句话真正的来历是什么?( 二 )


他们四人异口同声地说道:一人二百五!国王哈哈大笑道:好啊 , 那就把这四个二百五拖下去斩了!这四个人这才知道原来被国王忽悠了 , 只是为了把凶手找出来 。后来大家也开始用二百五来形容那些愚蠢的人 , 这就是二百五的来历!
战国时期苏秦为了说服六国联合共同攻打秦国 , 在齐国游说时被刺客杀掉了 , 当时齐王为了抓住刺客就说苏秦是奸细杀掉苏秦的人领赏一千两黄金 , 告示一出就有四个人前来领赏 , 并且声称是自己所为 , 齐王气的直哆嗦于是就大喊每人二百五 , 并且把这四个人带下去砍了
战国时期 , 佩戴六国相印的苏秦被人刺杀而亡 , 齐王闻讯大怒 。命治安大臣追拿凶手 , 那时 , 凶手早已逃之夭夭 。
大臣担心被齐王迁怒 , 手下门客出了一个主意 , 杀苏秦者 , 得赏一千两黄金!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 有四人找到大臣言明苏秦乃自己所杀 , 欲独得一千两赏金 。四人各说各的 , 大臣将四人说法一一报知齐王 。
齐王听完冷笑 , 也知杀苏秦凶手难以捉拿 , 干脆顺水推舟 。
于是 , 大臣领命而返 , 四人见大臣 , 告知大臣 , 四人不愿再起争执 , 愿平分赏金 , 一人一份二百五十两 。大臣大笑 , 满足四人说法 , 将四人一并推出斩首 , 以告慰苏秦在天之灵 。
事后让后人笑谈二百五 。
【早年“二百五”这句话真正的来历是什么?】从前有一个秀才 , 为了考取功名废寝忘食发奋苦读 , 可是终其一生都不曾中举 , 连儿子都没有生 。到了晚年 , 老秀才终于心灰意冷淡泊名利了 , 于是喜得贵子 , 晚年膝下添得双丁 。秀才回想一生成败 , 不由得感慨万千 , 于是给两个儿子起名:一个叫做成事 , 一个叫做败事 。从此秀才在家闭门课子 , 日子过得和乐融融 。一天 , 秀才吩咐妻子道:“我要去集市上逛逛 , 你在家督促二子写字 , 大的写三百 , 小的写二百 。” 秀才赶集回来之后询问二子在家用功如何 , 老婆回答道:“写是写了 , 不过成事不足 , 败事有余 , 两个都是二百五!” 2、苏秦是战国时的一个说客 , 他身佩六国相印 , 一时很是威风 , 但也结下了很多仇人 。后来 , 他终于在齐国被人杀了 , 齐王很恼怒 , 要为苏秦报仇 。可一时拿不到凶手 , 于是 , 他想了一条计策 , 让人把苏秦的头从尸体上割下来 , 悬挂在城门上 , 旁边贴着一道榜文说:“苏秦是个内奸 , 杀了他黄金千两 , 望来领赏 。”榜文一贴出 , 就有四个人声称是自己杀了苏秦 。齐王说:“这可不许冒充呀!”四个人又都咬定说自己干的 。齐王说:“一千两黄金 , 你们四个人各分得多少?”四个齐声回答:“一人二百五 。”齐王拍案大怒道:“来人 , 把这四个‘二百五’推出去斩了!”“二百五”一词就这样流传下来 。3、牌九(旧时一种赌具)中有“二板”(四个点)和“么五”(六个点)两张牌 , 这两张牌配在一起就是十个点 , 在推牌九这一赌博活动中 , 被称为“毙十” 。它在牌九里是最小的点 , 谁都比它大 , 它什么牌也“吃”不了 , 所以人们就用“二板五”(二板和么五的简称)这个词来戏称什么事也做不好也管不了的人 。时间久了 , 就把“二板五”叫成了“二百五” 。在香港 , 习惯上又称为“二五仔” 。4、唐朝的长安“市长”京兆尹权势很大,出巡时有庞大的仪仗队伍 。在最前开路的小吏原为一员,官名叫喝道伍佰 , 他手里拿着一根长竿赶开路人 。后来 , 喝道伍佰增为二员 , 但长安群众并没有以两个伍佰称他们 , 反而说他们是共称伍佰 , 于是每人就被称为二百五 , 又因为他们每人手中持一长竿,所以又称他们为二秆子 。今天 , 二百五与二秆子都是莽撞、无礼、粗鲁之人的代名词 ,  5、古代人用银子按两划分 , 一般五百两是个整数单位 , 用纸包好 , 有点像我们把硬币包一包 , 当时包五百两是为“一封” , 而二百五十两就是“半封”银子 , 因为跟“半疯”谐音 , 所以以后人们也城疯疯癫癫的人做“二百五” 。6、从前有一个傻瓜 , 有一天他去卖传家至宝 , 宝物上写“卖尽二百五十八两” , 结果他卖的时候有人和他讨价还价 , 硬是只给250 , 他想250就250 , 于是卖得金子250两 , 很多人笑话他 , 八两金子很多的 , 笨蛋 。从那以后人们就把做事糊涂的人称为二百五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