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二百五”来源的六个典故
典故一
相传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 , 一位名叫苏秦的说客 , 身佩六国相印 , 是几朝元老 , 虽然威风 , 却也结下了众多仇人 , 后来终于在齐国被杀 。齐王得知苏秦被害后十分震怒 , 下决心要捉拿凶手 , 为苏秦报仇 , 但经多方侦捕都没有结果 。于是 , 他想了一条计策 , 让人把苏秦的头从尸体上割下来 , 悬挂在城门上 , 旁边贴着一道榜文说:“苏秦是个内* , 杀了他是为齐国除了大害 , 当赏黄金千两 , 望来领赏 。”榜文一上墙 , 就有4个人前来 , 声称是自己杀了苏秦 , 请求赐赏 。齐王说:“你们可不许冒充呀!”这4个人一口咬定是自己干的 。齐王问:“你们4位是真正的‘勇士’啊!1000两黄金 , 你们4个人各分得多少?”4人齐声回答:“一人二百五 。”齐王拍案大怒道:“来人 , 把这4个‘二百五’推出去斩了!”
典故二
从前有一个秀才 , 为考取功名发奋苦读 , 可是终其一生都不曾中举 , 连儿子都没有生 。到了晚年 , 老秀才终于心灰意冷淡泊名利 , 这时候却喜得双丁 。秀才回想一生成败 , 不由得感慨万千 , 于是给两个儿子起名:一个叫成事 , 一个叫败事 。一日 , 秀才对妻子说:“我要去集市上逛逛 , 你在家督促二子写字 , 大的写三百 , 小的写二百 。”秀才赶集回来之后询问二子在家用功如何 , 妻子回答道:“写是写了 , 不过成事不足 , 败事有余 , 两个都是二百五!”
典故三
唐朝的长安“市长”京兆尹权势很大 , 出巡时有庞大的仪仗队伍 。在最前开路的小吏原为一名 , 官名叫喝道伍佰 。后来 , 喝道伍佰增为两名 , 但长安群众并没有以两个伍佰称他们 , 反而将他们共称为伍佰 , 于是单个伍佰就被戏称为二百五 。
典故四
旧时赌具牌九中有“二板”(四个点)和“么五”(六个点)两张牌 , 这两张牌配在一起就是十个点 , 称为“毙十” , 在牌九里是最小的点 , 谁都比它大 , 它什么牌也“吃”不了 , 人们就用“二板五”(二板和么五的简称)这个词来戏称什么事也做不好也管不了的人 。时间长了 , 就把“二板五”叫成了“二百五” 。
典故五
古代一千钱为一吊 , 五百钱为“半吊子” , 比“半吊子”更差的称“二半吊子” , 就是“二百五”了 。
典故六
过去的银子10两为一锭 , 500两为一封 , 250两即为“半封” , 谐音“半疯” 。时间久了 , 人们就用“二百五”(半疯)来形容那些好出洋相、说话不正经、办事不认真、处事随便的人 。
我们中国人都拿二百五来骂人 , 但你们知道二百五的来历吗?
传说是在春秋战国时期 , 一个国家的重臣有一天突然被刺杀 。然而第二天 , 国王又发布公告:原来这个重臣其实是其他国家派来的卧底 , 他要用1000两黄金来重重感谢刺杀重臣的人 , 结果一下子来了四个人自称是刺客 , 并且把作案工具具体情况都描述的非常清晰 , 国王就说:我一时也难以决定到底谁是真的假的 , 要不我把黄金都给你们吧 , 你们觉得怎么分呢?
- 食用碱和盐放在一起,就能解决“不少麻烦”,看完记得告诉家里人
- 兰州景点有哪些
- 如何看待网友“菩萨图”祈福,原创者却否认“保佑妈妈”寓意?
- 懒MM“床上”运动 每天10分钟甩掉多余脂肪
- 十个减肥小窍门让你和“赘肉”说拜拜
- 夏日“享瘦” 不节食也能狂瘦20斤
- “月”瘦越开心 夏季懒MM全新瘦身计划书
- 出门旅游必带什么东西
- 建议大家:卧室不要选这“5种门”,真的“不耐用”,不要浪费钱
- 气愤!女子新房还未入住,就发生令人受伤的事:“连忙铲除瓷砖”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