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检察日报》评肖战事件?( 二 )


那么,此肖战即彼肖战吗?这里涉及的问题,其实是两个:一个是姓名是否有专属权 。个人认为,没有——试想,全世界有多少同名同姓的人?比如,一个“张伟”,全国少说几十万!
莫不成某人用“张伟”来创作小说,会让几十万人来举报、控告?就以肖战来说,还有一个乒乓球教练也叫肖战呢!

如何看待《检察日报》评肖战事件?

文章插图
这没有道理,也没有法律依据!
但如果所有的经历、特点包括某些专属的经历,都高度一致,那就另当别论了 。比如,《下坠》中的肖战,也是演员,主演了《陈情令》,那就相当于唯一指向了!
至于读者(观众),文学评论界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你如何判断,如何联系,那是你的事,与作者无关 。
举例来说,我们读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每个人认为,都是在写自己——这就是伟大的文学的功能 。但你不能因此去起诉鲁迅先生吧!
而在文学上,对某一个人物形象,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一般来说,并不会涉及到侵权,只要不大量引用原文的描写和情节(在著作权上,这是有比例控制的) 。而金庸先生当年起诉江南,是因为太多人物和人物的关系,与原著一样了,只不过换了一个场景而已 。
如何看待《检察日报》评肖战事件?

文章插图
所以,个人以为,这一起事件,并不涉及到侵权问题 。但客观地说,这个《下坠》的作者,多少可能还是有蹭热度的嫌疑,但如果没有证据,也就没有办法 。但就像郑渊洁所说的有本事自己去创作属于你的人物形象——看起来有理,却又彻底否定了人物的再创造的空间,实质上并不可取 。
但个人并不赞成《检察日报》刊文中谈到的“这次的粉丝集体暴动,以及掀起的网络暴力巨浪,不能排除肖战团队在暗中推波助澜的可能 。”没有明确的证据,这些可能带节奏的话,还是不说的好,毕竟,法律讲的是证据,你不能用“不能排除”这样的字眼,来规避责任 。比如,我们这里说“不能排除某日报有蹭热度的嫌疑的可能”,你作何感想?
另外,关于是否涉黄,是否给青少年不当引导,这有专门的鉴定机构 。个人认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当初就因大量情爱描写,在英美及我国被长期禁止发行 。解禁后,成了名著,还被改编成了电影 。
其实,这个这一起事件,发生在全民抗疫的关键时期,我不知道那些互撕的粉丝们有没有想过,当下,我们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如果我们又更重要的事情去做,有更多的正能量去宣传,何苦为了这样一件说不清道不明的事情,争论不休呢?
(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批评不等于封杀 。但主流媒体批评影响必然很大,吸取教训,改正错误吧 。
外型阳光又有点文艺才气的你,要认真做人,不要出格,公众形象有正能量,少点负面新闻 。路还长长的呢,在你如何去走,重新拥有好的名声,不算难事,在你自己 。
肖战做为如今当红的影星,拥有很多粉丝 。舞台上他彬彬有礼,风度翩翩,简直就是一个“完男” 。然而,谁也想不到,没有出名之前的肖战就是一个“渣男” 。满嘴污言秽语,满屏的脏话连篇 。和一个社会上的小混没啥两样 。

如何看待《检察日报》评肖战事件?

文章插图


前段时间,有好事者扒出肖战2011—2012年的聊天记录,让肖战温文尔雅的形象一落千丈 。谁也不愿意相信,这侮辱女性的话竟然出自肖战那张富有正义感的嘴,谁也不愿意相信,他的纤纤手指居然敲击出如此肮脏的字眼 。然而,这就是肖战没成名前的“杰作”,这就是曾经不为人知的一面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