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的来历和意义 中国国庆节的由来和风俗( 二 )


这个传统一直保留到隋朝和唐朝初年 。据唐代封演《封氏闻见记·降诞》 , “近代风俗 , 人子在膝下 , 每生日有酒食之会” , 子女尚有父母可以于膝下承欢时 , 每年生日都会邀请亲朋好友聚餐庆祝;“孤露之后” , 即父母不在人世后 , “不宜以此日为欢会” 。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十二月二十二 , 是唐太宗45岁生日 。据《贞观政要·礼乐》 , 唐太宗对长孙无忌等大臣言 , “今日是朕生日” , 在“俗间”即民间百姓“以生日可为喜乐”的喜庆氛围里 , 唐太宗却表示 , “在朕情 , 翻成感思” , 生日这天很是伤怀 。太宗生母窦太后早在隋炀帝年间就已过世 , 而今太宗“君临天下 , 富有四海 , 而追求侍养 , 永不可得” 。太宗还对长孙无忌等人引用《诗经》中的“哀哀父母 , 生我劬劳” , 对民间在生日这天大摆筵席表示不满 , “奈何以劬劳之辰 , 遂为宴乐之事!甚是乖于礼度” 。说罢 , 性情中人的唐太宗还当着众臣的面 , “因而泣下久之” 。可以看出 , 直到唐初 , 生日的性质还更多是“母难日” , 而非“欢娱日” 。
到了唐中宗时期 , 事情开始出现变化 。据《封氏闻见记·降诞》 , 在唐朝历史上以荒唐懦弱著称的中宗 , “常以降诞宴侍臣贵戚于内庭 , 与学士联句柏梁体诗” , 经常于生日当天在宫内大肆操办 , 宴请皇亲国戚朝廷重臣 , 欢饮达旦 , 诗酒风流 。作为玄宗的伯父 , 中宗的这一行为无疑深刻影响了侄子玄宗 。
玄宗即位后 , 早年励精图治 , 打造出开元盛世 , 面对朝气蓬勃的盛世气象 , 颇为志得意满 。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八月五日 , 玄宗“以生日宴百官于花萼楼下” , 在花萼相辉楼宴请群臣 , 庆祝45岁生日 。席间 , 左丞相张说、右丞相宋璟“帅百官上表” , 请求玄宗恩准“以每岁八月五日为千秋节” , 将玄宗八月五日的私人生日 , 升级为国家法定节日 , “著之甲令 , 布于天下 , 咸令宴乐” , 大唐子民均要摆宴同乐 , 集体为皇帝庆生 。玄宗欣然应允 , 下手诏曰 , “凡是节日 , 或以天气推移 , 或因人事表记 。八月五日当朕生日 , 感先圣之庆灵 , 荷皇天之眷命 。卿等请为令节 , 上献嘉名……依卿来请 , 宣付所司” 。玄宗生辰由此成为举国同庆之日 。太宗45岁生日怀念生母 , 感伤子欲养而亲不待;玄宗45岁生日创立佳节 , 意欲“自我作古 , 举无越礼 , 朝野同欢 , 足为美事” , 隐隐已可见二帝格局大小 。
根据张说《请八月五日为千秋节表》中的设计方案 , 千秋节节俗活动主要分庙堂与民间两个层面 。千秋节前后 , 朝廷官员“休假三日” , 有三天法定假期 。千秋节当天 , 天色未明之时 , “金吾引驾骑 , 北衙四军陈仗 , 列旗帜 , 被金甲、短后绣袍” , 禁卫军就排出盛大仪仗 。接着 , 群臣为玄宗敬上万寿酒 , “献甘露醇酎 , 上万岁寿酒 , 王公戚里 , 进金镜绶带” , 进献金镜、绶带(取音同“寿”之意)等礼物 。玄宗亦有回赐 , “以千秋节百官献贺 , 赐四品以上金镜、珠囊、缣綵 , 赐五品以上束帛有差”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