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认定不是自己打仗不行 , 是上天要亡我 , 他为了证明自己说的没错 , 带领着二十八个骑兵 , 和几千汉军展开了较量 , 三次斩杀汉将 , 所向披靡 , 骑兵都非常佩服他 , 这让项羽更坚定的认为 , 是上天要亡我 , 我这么能打还是赢不了刘邦 , 只有一个原因 , 天要亡我!
项羽杀到江边 , 乌江亭长准备好船在江边等候项羽 , 他对项羽说:“江东还有方圆千里的土地 , 几十万民众 , 只要渡过江去 , 在那称王是没有问题的 , ”当时汉军只有骑兵 , 没有船只 , 只要上了船汉军就没有办法了 , 但这时候项羽突然放弃了渡江 , 他说道:
1:上天要亡我 , 我还渡江干什么 ,
2:我率领江东八千子弟兵渡江西征 , 到现在一个人都没回来 , 即使江东父兄怜悯我 , 还把我当大王看待 , 我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呢?即便他们不说 , 我也心里有愧疚啊 。
于是项羽选择了轰轰烈烈的去死 , 宝马赠亭长 , 头颅送故人 , 演出了悲壮的一幕 , 自刎乌江 。
总结:项羽不肯渡江 , 自刎乌江 , 一是因为他是大英雄 , 有很强的虚荣心 , 这样回去让他无颜见江东父老;二是认定是上天要亡我 , 回去也没什么作为 。
这个话题比较沉重 , “至今思项羽 , 不肯过江东” , 李清照一柔弱女子 , 手中的笔却力挺千钧 。
多数人并不希望项羽死 , 因为顶天立地的英雄选择自刎 , 有些窝囊 。为什么不肯过江东!为什么不能卷土重来?
一、司马迁的观点
项羽不肯过江东是“羞见江东父老” , 这种说法影响力最大 。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记载说 , 项羽被刘邦军队追赶到乌江江边 。乌江亭长停船在岸边对项羽说:“江东虽小 , 地方千里 , 众数十万人 , 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 , 汉军至 , 无以渡 。”项王笑着回答道:“天子亡我 , 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渡江而西 , 今无一人还 , 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 , 我何面目见之?纵彼此不言 , 籍独不愧于心乎?”之后项羽与刘邦军队作了最后一拼 , 后自刎而死 。司马迁以激昂悲凉的笔调记述了穷途末路中的项羽仍不失壮士本色的光辉形象 。
二、项羽怕上当受骗
项羽怀疑亭长使诈 , 当时刘邦正悬赏千金邑万户侯购项羽的性命 , 而项羽身处险境 , 难免亭长说谎 。“羽意谓丈夫途穷宁死 , 不忍为亭长所执 , 故托以江东父老之言为解尔” 。项羽之所以选择逃到垓下 , 是希望自己能够逃脱 , 但是受到农夫的诓骗而陷入大泽 , 因而知道“人心不与己” , 所以不敢相信亭长的话 。于是选择与汉军死战到底 。
三、项羽为天下苍生计
项羽想结束战乱 , 还天下百姓太平 , 因此放弃了亭长劝他东渡为王的意见 , 毅然自刎而死 。但有人认为项羽秉性残暴 , 惜命如金 , 不可能牺牲自己成全天下百姓 。
四、项羽的生存哲学
项羽一直信奉“非他即我”的斗争哲学 。当他胜利时 , 要把敌人彻底消灭 , 而受到阻碍时 , 他就甘愿把自己毁灭 。乌江自刎 , 是这种品性的最后一次迸发 , 是一种既不委屈自己 , 又能成全别人的选择 。这也是他个性发展的必然结果 。
- 李世民和杨广有血缘关系吗?为什么李世民不肯传位给杨妃的生子李恪?
- 有什么关于古琴的诗词?
- 请问公司口头辞退,叫你不要来上班了,“你来上班也没工资,等候处理吧”,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 今年是“寡妇年”,还会有“倒春寒”吗?春节期间冷暖如何?
- 汤姆索亚历险记好词大全 汤姆索亚历险记好词好句体会
- 教育道理名言分享 教育名言简短
- 风水堪舆的步骤 地理风水堪舆怎么看
- 风水中什么水法最灵验 江湖风水法
- 女人 食在“享瘦”时刻
- 《LOL》玩家看德玛西亚杯抽奖,怒中998Q币,网友评价“狗托”,你认为呢?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