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琏:改革正未有穷期 吴敬琏的盛世警言


吴敬琏:改革正未有穷期 吴敬琏的盛世警言

文章插图
吴敬琏认为,经济运行出现“跷跷板”式状态,决定性解决因素在于改革 。
综合编辑 | 《中国企业家》记者 王雷生
图片来源 | 中企图库
当吴敬琏慢慢走上舞台,全场爆发出掌声 。这位与中国经济发展、改革开放相伴一生的经济学家以低沉而坚定的语调,再度谈及改革 。
12月2日,在由《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举办的“致敬40年·我们的奋斗——礼赞影响改革开放进程的企业领袖”活动上,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被评选为“改革开放40周年特别致敬人物” 。
吴敬琏在演讲中总结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成功的地方,就在于“我们的改革催生了一个市场经济的初步框架” 。在这一框架的指引和多方力量的推动下,中国经济的巨轮乘风破浪 。
而要解决目前经济运行中经济增速与杠杆率之间平衡难以掌控的状态,根本解决方法就是提高经济增长效率,建立一个能够激励创新和创业的环境,“继续坚定地推进我们市场化、法治化的改革” 。
吴敬琏被认为是中国经济学界泰斗、经济学家的良心 。他的一生都在推动市场化和法治化改革 。他曾参与推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法的确定 。进入21世纪后不断呼吁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化建设 。他也为推动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改革产业政策以及建设规范有序的证券投资市场等问题不断建言献策 。
作为颁奖嘉宾,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宣读了致敬词——
他被称为“经济学家的良心”,“吴市场”、“吴法治”的称号代表他40年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无可替代的贡献和地位 。他为国直言、为民敢言、为真理常言 。88岁,依然在为推进改革开放殚精竭虑 。
许善达也向吴敬琏提问,“我们国家的科技怎样才能加快发展速度,追赶世界科技高水平?”
“最重要的不外两条,一条就是通过改革来创造一个能够激励创新和创业的环境 。中国十几亿人,人才有的是 。不是人才难得,而是人才能够发挥的作用,它的环境的建造是有相当的困难 。第二条,就是开放,要和业界的各个方面的人士一起,在竞争中又有合作,把科学和技术的革命推向前进 。”吴敬琏回答道 。
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细节是,夫人周楠在整场活动中一直陪伴在吴敬琏左右 。两人相识于1951年,1956年结婚,已经携手走过60多年 。
在夫人、企业家和现场观众的注视中,吴敬琏再一次为改革疾呼:“改革仍未有穷期,让我们共同努力 。”
吴敬琏:改革正未有穷期 吴敬琏的盛世警言

文章插图
以下为吴敬琏在2018(第十七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的发言整理:
在我看来,我们改革40年最成功的地方,就在于我们的改革催生了一个市场经济的初步框架 。这样一个市场经济的初步框架和我们今天在座的企业家在一起,和我们亿万的农民工在一起,和我们许多有改革意志的干部官员们在一起,推动了中国经济这个巨大的航船乘风破浪 。
今天我们所面对的问题也是怎么继续改革开放的事业 。
我们在座的企业家都知道,现在我们面前存在许多困难,企业家和普通大众一样,有很多困惑、纠结 。
在我们经济运行中间出现了一种很难对付的运行状态,也就是说一方面经济增速在下行,另一方面债台高筑,杠杆率居高不下,还蕴含着发生系统性危机的可能性 。
于是,当你希望把这个经济增长的增速稳定下来的时候,唯一的办法就是多发货币,增加需求 。可是这样一来,这个杠杆的另外一面就翘起来了,就是杠杆率继续升高,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在增大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