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的这个月是闰四月,你知道“闰月鞋”吗?

我们这不买鞋,结婚的闺女给妈买红裤腰带,桃罐头,红鸡蛋 。今年闰月又改了姥姥,姥爷服,留娘糕,姑給侄姑保侄 。
润月鞋这风俗在农村有的地方有这风俗 。我小时候就看到有儿媳和女儿都给老妈妈和大婶做润月鞋穿,而且要做红布鞋 。
后来就很少有人穿红布鞋了,
也可能是大家都买鞋穿,没有人纳鞋做手工鞋的原因吧 。
红布鞋在润年润月给大龄婶婶,老妈穿,可避邪,消災除病 。
这个风俗来源无从考究 。大概是取其红色为阳,是阴邪的克星 。
这只能算一方一俗,人们的一种希望,做一双新布鞋穿,送给长辈以表心意 。
手工鞋比买的鞋穿起舒服,现代的女人做不来布鞋,手艺要失传了 。
润月给妈妈婶婶们送上一双红鞋,心中保她们身体健康亦不为错 。
祝女人们润年快乐!
对不起,光知道闰四月一年有两四月,闰月鞋没听说过,可能每个地方风俗习惯不同吧 。谢谢你的邀请!
前天逛街时看到一个鞋铺做的广告:“闰月鞋,闰月穿,老人活过一千三” 。这才想起时间已经进入农历闰四月了 。
古人相信,闰月对老人家不利,因此传统上闰月是为老人家添寿的月份 。
民间有“闰月鞋,闰月穿,闰月老人活一千”的说法 。部分地区民俗中,逢闰年闰月,儿女要给父母买双鞋,以报哺育之恩,祈求父母身体健康、平安 。有的地区则是逢闰月年,出嫁的女儿要给母亲买鞋,祝愿父母福寿延年 。
闰月并非年年有,买双闰月鞋送父母 。今年,你送了吗?
今年农历有闰四月 。在民间,流传着闰月里女儿要亲手为母亲做双闰月鞋的古老习俗 。乡谚说,“闰月鞋,闰月穿,闰月老人活一千 。”如今,社会进步了,经济富足了,就连偏僻的乡村也难以见到女人手工做鞋了,做闰月鞋的习俗自然而然就演变成了买闰月鞋 。作为一个深入人心、彰显孝道的民间习俗,过去手工制作闰月鞋也好,现在掏钱买闰月鞋也罢,古往今来表达的心情和愿望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报答哺育之恩,祈求父母身体健康平安 。
旧时的乡间,只要自己的母亲健在,成年的女儿,不管出嫁与否,都要经常翻翻日历,把哪一年是闰月年、闰几月牢记心间 。往往是一进入闰月年,心灵手巧的大姑娘小媳妇们便开始精心准备、及早动手,为母亲做闰月鞋 。俗话说:“闺女好,闺女好,闺女是娘的小棉袄 。”此言生动形象地道出了女儿对母亲体贴入微的关心和孝顺,母女连心,在做闰月鞋这样一桩寻常小事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
在过去,乡间女子多委婉、含蓄,即使深知父母的养育之情,也不善于用言语表达,只能将之埋于心底 。于是,在闰月年里,给母亲做双合脚的闰月鞋,以此表达自己对母亲的孝心 。在乡间诸多的针线活中,做鞋的难度最大、技术性最强,集设计、缝纫、拼布、浆染等多种手工技艺于一体 。故而,做出一双精致、合脚的闰月鞋,既是乡村女子向亲朋好友炫耀自己娴熟技艺的机会,也是母亲对女儿针线活儿有无长进的检阅 。
【农历的这个月是闰四月,你知道“闰月鞋”吗?】一双闰月鞋的诞生,凝聚着女儿们的许多辛劳 。粗略算来,要经历打袼褙、铰鞋样、纳鞋底、绱鞋等七八道繁琐费力的工序,至少得十天半月的紧张忙碌 。
做闰月鞋,首先是打袼褙 。找一些弃之不用的破布旧衣,撕扯成片状或者条状的铺衬;接着打糨糊,糨糊须用小麦面,且熬至半生不熟的稠糊儿状态,此时的粘合力最强 。找一张木桌,或者将堂屋的双扇木门卸下来拼在一起,在门板上刷一层糨子,贴上一张纸,再贴上一层破旧铺衬,刷上一层糨糊,再贴铺衬,大致贴上五六层左右,之后将其移至太阳底下晾晒,待厚墩墩的布片晒干后,直接把它从木板上揭下来,俗称“袼褙”,也就是做鞋底的原材料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