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亲情的著名现代诗 关于亲情的诗歌现代诗

在中国古代,因为交通和通信不发达,人们生活的圈子很小,一个家族或几个家族的人常常生活在一起 。这样一来,家族里本家的兄弟姐妹和表兄弟们,彼此都生活在相同的环境中,从小一起读书,一起玩耍,长大了一起奋斗,老了还能彼此照应 。即使有一天为了生活天各一方,也还彼此挂念、关心着对方 。生活中这些小小不言的温暖和喜悦,被诗人以诗的形式表达出来,让人读了倍感亲切和感动 。《喜外弟卢纶见宿》就是这样一首诗 。
《喜外弟卢纶见宿》—唐?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访频 。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
这首诗的题目是《喜外弟卢纶见宿》,所谓外弟,就是表弟,司空曙和卢纶同属于“大历十才子”,又是表兄弟 。从诗中可以看出他俩的关系很亲密,感情很真挚,而且可以感受到诗人生活境遇的悲凉 。恰在这时表弟卢纶来看望他并且留宿,血浓于水的亲情本来就令人安慰,特别当你需要雪中送炭的时候,这种情形就更加让人感觉温馨和感动,这首诗正是诗人这种境遇和感受的写照 。诗人是怎么表达的呢?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诗的第一句“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从诗人的生活环境开始描写 。夜深人静,司空曙的陋室孤零零地矗立在荒村中,四周渺无人烟,一个邻居也没有 。这画面充满着辛酸与悲哀 。为什么会这么凄凉呢?这里既有家道中落的个人因素,更有唐王朝国力衰退的大背景 。前面说过,司空曙是“大历十才子”之一,所谓“大历十才子”,是活跃在唐大历年间的一个诗人群体,他们互相交往,彼此唱和,对诗歌有很多共同的见解,在外人看来他们身上有很多共性,所以被称为“大历十才子” 。他们生活的大历时期,唐朝刚刚经历过安史之乱,正是白居易所谓“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的年代 。司空曙是河北广平人,家乡正是安史之乱的重灾区,大乱之后,破败不堪 。诗人困守荒村,贫苦无依 。首句的十个字,虽然没有说明社会背景,但是,一片萧条的夜景已经呈现在读者面前了 。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陋室外面,秋雨潇潇,黄叶纷纷飘落,屋子里面,孤灯如豆,一位白发老翁低头独坐 。这一句紧接上一句,四句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活画面 。这画面真是冷落,凄凉,但也充满了美感 。美在哪里呢?第一个美在秋天的意象用足了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秋天是草木飘落,万物萧瑟的季节 。隐喻着年华老去,生命枯萎的意象 。有了这个前提,再看“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这句诗:“黄叶”,这是自然的秋天;“白头”,这是人生的秋天,以“黄叶”对“白头”,已经让人产生人生凄凉之感,何况“黄叶”之前还要加一个“雨中”,“白头”之前还要加一个“灯下”!寒雨潇潇,黄叶不落也被打落,这是自然之秋的加强版;昏灯独坐,青丝也会愁成白发,何况灯下已经是一个白头老翁!这是人生之秋的加强版 。所以“黄叶”和“白头”这一组对仗的词语一出来,秋天的意象用足了,秋天的心情也写足了 。
荒芜的山村
第二个美是这句诗比兴兼用,不是单纯的比喻,而是进一步利用作比的形象来烘托气氛,特别富有诗味,成了著名的警句 。用树之落叶来比喻人之衰老,是十分贴切的 。这里,树作为环境中的景物,起了气氛烘托的作用,类似起兴 。自从宋玉《九辩》提出“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秋风落叶,常常被用以塑造悲的气氛,“黄叶树”自然也烘托了悲的情绪 。比兴兼用,所以特别富有艺术感染力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