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天津5月28日电(采访人员 周润健)“白白糍粽美,青青米果新 。”5月30日,将迎来端午节 。“吃粽子,赛龙舟”是这个节日的“标配” 。那么,端午节为何要吃粽子和赛龙舟呢?民俗专家对此进行了解释 。
民俗专家由国庆介绍说,粽子古称筒粽、裹粽、角黍、黏黍 。关于粽子的源起,人们普遍认为是为了追念伟大诗人屈原 。战国时期楚国大夫屈原,爱国为民,被谗言所害,于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那天投身汨罗江 。楚国人沿江苦寻屈原踪影,又害怕江鱼吃掉屈原,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
由此风习相传,人们为缅怀屈原,每年五月初五这一天便以粽子投江 。南朝梁代吴均的《续齐谐记》中,记载了屈原投江自杀后,楚国人民哀悼他,便在每年端午以竹筒贮米投于水中祭吊的故事 。
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是在晋代;到了唐代,粽子已成为节日和民间四季出现于市场的风味小吃;明清两代,粽子更是成为一种吉祥食品 。
由国庆表示,粽子,千百年来盛行不衰,它已与正月的汤圆、中秋的月饼一起,成为民俗文化、食文化传承的符号,至今在人们的心中仍有无穷的魅力 。
“五月五,是端阳……龙舟下水喜洋洋 。”端午前后几天,大江南北都要“赛龙舟” 。赛龙舟又称龙舟竞渡,在中国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现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粽子的来历和传说 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故事】由国庆介绍说,关于龙舟竞渡起源的说法,一说纪念屈原,二说是纪念吴国大将伍子胥,三说与越王勾践有关,民间莫衷一是 。南朝梁代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以及《隋书·地理志》都称端午节龙舟竞渡与纪念屈原相关,各地百姓比较采信为纪念屈原的说法 。不论是何种说法,其文化核心都源于人们对生命、生活的热爱和强民爱国意识
- 浣溪沙的意思及翻译宋苏轼 浣溪沙苏轼翻译及赏析
- 关于读书的文章名人所写 读书的故事名人
- 顾城作品赏析 顾城的诗集大全及赏析
- 最近广泛流传的“插刀门”事件是怎么回事?
- 膀胱癌五年生存率约膀胱癌的个保健方法 膀胱癌症状
- 白芍的副作用和食用禁忌 白芍的副作用是什么
- 中药古今研究天竺黄 天竺黄的功效与作用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
- 哪些性格的人属于老实人?
- 茯苓的副作用有哪些 白茯苓的副作用有哪些
- 动物本草乌梢蛇 乌梢蛇的功效与作用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