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中的苏文纨、唐晓芙和孙柔嘉为什么都喜欢“不讨厌但是全无用处”的方鸿渐?( 二 )


在苏文纨的心里,方鸿渐是个“善解人意,又落落大方,又平和谦虚,还幽默风趣”的理想“居家丈夫” 。
而唐晓芙是方鸿渐的最爱,这个女孩的纯洁,开朗又纯情让方鸿渐神魂颠倒,也是方鸿渐唯一的做好“真心恋爱”准备的“主动追求” 。
但苏文纨的强烈控制欲,让她不顾一切的的用尽办法在方鸿渐和唐晓芙之间制造障碍和误解 。最终,方鸿渐放弃了,他的骨子里的傲气让他不愿意回头看一眼 。尽管这一眼是唐晓芙一直在等着的 。
在钱钟书老先生的笔下,方鸿渐是一个中国典型的“第一代知识分子”,也就是接受了西方的知识和科学,但没有放弃传统旧文人习气和思维的知识分子的代表形象 。
和中国传统文人相比,他们有西方绅士的派头,也学会了“平等对待女性”的“平等思想”,和中国传统文人有了本质的区别 。
中国传统文人对待女性秉持的是两种极端:敬而远之——眼观鼻,鼻观口,口问心,这是对待长辈妇女和朋友之妻 。另一个极端就是:放浪形骸,风流倜傥,这是对待女人为玩物的态度 。
所以,方鸿渐的善解人意,谦虚平和,绅士风度和幽默睿智,都是非常讨女人喜欢的 。
对于后来成为他的妻子的孙柔嘉,方鸿渐其实是由关心到关怀到陷入孙柔嘉的“温柔陷阱”,和唐晓芙的失败爱情,让方鸿渐在“爱”这个问题上彻底心灰意冷,对于孙柔嘉的感情按照方鸿渐的解释就是“瞬间有那么一点耳红心跳,但这个红并不是红葡萄酒的热烈,只是葡萄汁里的红色,没有温度” 。而他的懦弱,犹豫,甚至是旧文人的尖酸刻薄,让他在婚后慢慢的显现出来的,成为了他婚姻关系的“杀手锏” 。
作为知识分子的一个典型,方鸿渐的刻画,很生动,也很有意义 。
《围城》的故事发生于1920到1940年代,故事主要写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群相,当不同学历背景的知识分子相遇,情感是贯穿钱老这部书的主要线索,没性感开放的鲍小姐,清高强势的苏文纨,清纯可爱的唐晓芙,功于心计的孙柔嘉,这四个女性对方鸿渐的情感深浅程度各不相同,却都能喜欢上这个"不讨厌但全无是处"的方鸿渐,其原因,不仅仅是因为每个人的性格不同,更多的是与这些女性所处的社会环境、人际环境的围城中,却又想逃出来,渴望通过自己未来的另一半,开拓一方新的生活天地 。
1、在围城边缘徘徊的苏文纨
苏文纨,作为留学欧洲的女博士,无论是相貌、家世,还是学历,都是那个时代令无数男人爱慕,令无数女人向往,却又嫉妒的女性 。大多女人没有她那样的学历和背景,她做惯了高高在上被人仰慕的舒适区,所以,当鲍小姐勾引方鸿渐,并与他发生关系的时候,她先是觉得媚俗低俗,更觉得恶心,甚至看不起鲍小姐的情感,这种追求情感的态度与其追求的高雅爱情截然相反 。但是,鲍小姐和方鸿渐的感情火热并被船上的人所知的时候,她开始羡慕这种感情,并且对鲍小姐的态度慢慢转好,开始关心鲍小姐,离开的时候,也觉得不舍 。
苏小姐作为大家闺秀中的赫然独立的女性,她留学期间必定见过外国人的性感和开放,必定会慢慢质疑自己的爱情观,渴望回国后能有一份自己向往的爱情,却不料遇到像方鸿渐和鲍小姐这样如此开放的爱情观,所以,她也慢慢接受着渴望一份这样的爱情,她大胆过,她敢于对赵辛媚嗤之以鼻,敢于离开一场隆重的宴会,敢于向方鸿渐索吻,甚至当自己得知表妹与方鸿渐之间的关系后,开始向唐晓芙说明方鸿渐的爱情经历,苏文纨为了方鸿渐,不惜坦露方鸿渐的爱情灰幕,她知道单纯的表妹不会接受这样一个不完美的方鸿渐,而自己可以,因为苏文纨的爱情观发生了改变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