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中的苏文纨、唐晓芙和孙柔嘉为什么都喜欢“不讨厌但是全无用处”的方鸿渐?( 三 )


可最后,她却在围城边缘徘徊,不敢真正解放自己,与方鸿渐在一起 。最终坚信了自己原有的爱情观,嫁给了一个能够"仰头看她"的丈夫 。
2、逃离围城的唐晓芙
唐晓芙,是钱老笔下完美的女性形象 。杨绛先生说:"唐晓芙显然是作者偏爱的人物,不愿意把她嫁给方鸿渐 。"但是他们两个确实是真心的互相相爱,在他们看来,爱情不是两个人相遇,而且两个心相遇 。
方鸿渐老实善良,正直又不谙世事,这种性格与当时的时代格格不入,却正是唐晓芙这个未涉世、也不喜欢世俗的女子的喜爱,她喜欢沉浸于自己的小小天地,所以鸿渐了解她,与她相处觉得轻松,又能展示自己,他们用最传统的方式——写信来表达对彼此的爱慕,把爱情过成了诗,追求爱情的简单与纯洁 。
唐晓芙作为那个摩登时代的罕物,鸿渐熟悉并且渴求这种青春单纯的人,脱于当时的世俗与不羁,追求安静而浪漫 。正是这一点追求纯粹的本性,才让唐晓芙得知自己爱上的那个所谓"单纯浪漫"的男人,原来也有如此肮脏的一面,苏文纨抓住表妹的缺点,一次又一次的打击,最终让唐晓芙望而却步,失望至极,一直到故事最后,方鸿渐遇到当年所有的人,也没有再遇到过唐晓芙,宛若我们每个人当年的初恋,只剩下点点想念 。
唐小姐说:"我爱的人,我要能够占领他整个生命,他在碰见我之前,没有过去,留着空白等待我 。"唐晓芙逃离爱的围城之后,方鸿渐的爱熄灭了灯,心围一座城 。
3、自愿进入围城的孙柔嘉
都说孙柔嘉工于心计才让方鸿渐上了自己的船,进了爱情的城 。
其实并不然,他们之间的爱情更逼真,更现实,更能凸显出钱老对爱情生活锱铢必较后本真的透露 。
孙柔嘉害怕不被人爱,所以孙柔嘉像千千万万个生活在我们身边的适婚女孩一样,想要一个家,一个爱人 。却一直没有遇到那个人,退而求其次的去观察身边的适婚男士,在心里反复的权衡各方条件,最后追上方鸿渐 。而方鸿渐把所有对爱情的冲动、美好向往都给了唐晓芙 。孙柔嘉与方鸿渐的结合,恰巧只是在对的时候里,方鸿渐经历了爱情、事业的接连失意,朋友的远走,此时他的心早已死去 。他需要一个情感的寄托 。孙柔嘉,趁虚而入 。
钱老笔下的三个女性人物均爱上了那个"一无是处"的方鸿渐,但是他却老实善良正直,这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传统美德,无论是什么样的生活,人都应该保持这种秉性,这是钱老笔下男性角色之外的唯一一个能够体现真善美的角色,也是在那个中外思想"浑浊"时代中的本色,是每个中国人所应该拥有的本性!
钱钟书的一部《围城》,写出了多少人的无奈 。所谓无奈,就是你奈人生何 。
纵观《围城》中所有的人物,其实都在左顾右盼,都在患得患失 。换而言之都是飘着的 。
作为男主角方鸿渐,更是一路漂洋过海,随遇而安,就是他的人生观 。从苏文纨、唐晓芙再到孙柔嘉,这一路上的风景,哪一个都不想错过,哪一个擦肩而过也罢,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 。
情场上的方鸿渐遇强则弱,遇弱则聪,一直以为自己是欲擒故纵的情场高手,最终还是掉入了孙柔嘉精的圈套 。整所谓,人算不如天算 。从结果看孙柔嘉也是最适合他的 。虽然他还是认为对方高攀了 。即使如此,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趴着,这就是方鸿渐本人了 。
钱钟书写方鸿渐,原本内心充满同情,又恨其不争 。正是这份纠结,把一个怀才不遇知识分子形象写得惟妙惟肖 。
“嫁女须高于吾家,娶媳须不如吾家”虽然从小接受现代教育,又有了留学的经历,但方家乡绅的观念,在他身上也是根深蒂固 。而这,恰恰是让这三个不同类型的女人都看上了他的本质所在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