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零丁洋原文翻译及赏析 过零丁洋原文及翻译

过零丁洋[1]
文天祥
【原文】
辛苦遭逢起一经[2],干戈寥落四周星[3] 。
山河破碎风飘絮[4],身世浮沉雨打萍[5] 。
惶恐滩[6]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7]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8] 。
【注释】
[1]零丁洋:即“伶丁洋” 。现在广东省珠江口外 。1278年底,文天祥率军在广东五坡岭与元军激战,兵败被俘,囚禁船上曾经过零丁洋 。
[2]遭逢:遭遇 。起一经:因为精通一种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而被朝廷起用作官 。文天祥20岁考中状元 。
[3]干戈:指抗元战争 。寥(liáo)落:荒凉冷落 。四周星:四周年 。文天祥从1275年起兵抗元,到1278年被俘,一共4年 。
[4]絮:柳絮 。
[5]萍:浮萍 。
[6]惶恐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是赣江中的险滩 。1277年,文天祥在江西被元军打败,所率军队死伤惨重,妻子儿女也被元军俘虏 。他经惶恐滩撤到福建 。
[7]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
[8]丹心:红心,比喻忠心 。汗青:同汗竹,史册 。古代用简写字,先用火烤干其中的水分,干后易写而且不受虫蛀,所以也称汗青 。
【作者】
文天祥(1236~1282年),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公元1256年(宋理宗宝祐四年)举进士第一 。公元1275年(宋恭帝德祐元年),元兵东下,于赣州组义军,入卫临安(今浙江杭州) 。次年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出使元军议和被拘,后脱逃至温州,转战于赣、闽、岭等地,曾收复州县多处 。公元1278年(宋末帝祥兴元年)兵败被俘,誓死不屈,就义于大都(今北京) 。能诗文,诗词多写其宁死不屈的决心 。有《文山先生全集》 。
【赏析】
此诗为文天祥的代表作之一 。宋祥兴元年(1278年)冬,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兵败被俘,当时元军元帅、汉奸张弘范带兵追击在崖山的南宋皇帝赵昺,强迫文天祥随船前往 。次年正月间,张弘范又逼文天祥写信招降在崖山坚持抗战的南宋将领张世杰 。文天祥就在过零丁洋时写下这首诗给张弘范 。
作者通过对自己从读书成名到救亡报国直至被俘的概括叙述,抒写了对“山河破碎”和“身世浮沉”的沉痛,表明自己坚强不屈的意志和为国捐躯的决心 。
首联“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此时的文天祥身陷敌营,面对山河破碎的局势和敌人对自己的威逼利诱,自己平生的理想报负更是难以实现 。此情此景,感触万端,欲明心志,从何落笔?开头两句写得感情沉深,境界阔大 。首联的内容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个人的出处,二是国家的危亡 。这里的“起一经”是指文天祥中进士 。自唐宋以来,知识分子要入仕,就必须通过科举考选,就得读经 。“四周星”即四年,文天祥于德祐元年(1275年)起兵勤王,至祥兴元年(1278年)被俘,恰好四个年头 。这两句前叙写个人经历,后写国势艰难,似不相关连,但在文天祥笔下,把个人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在一起,作者的一片苦心,一片忠心,便明白可鉴了 。“干戈寥落”意指高举义旗、起兵勤王的人寥寥无几 。这里更显出文天祥的忠心,对局势的痛心,以及对投降派的谴责与愤怒 。
颔联承上而来,依旧从国家与个人两方面入手来抒发感慨:“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山河破碎”是指当时的国家败亡的情形 。此时宋王朝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了,恭宗赵显被俘,文天祥,张世杰等人拥立的端宗赵昰于逃难中惊悸而死,陆秀夫复立的八岁的卫王赵建行宫于崖山,各处流亡,居无定所,此处用山河破碎来形容这种局势,是再确切不过了 。此时的文天祥,壮志难酬,身陷敌手,如无根之萍,任凭凄风苦雨的吹打,更加上家破人亡,老母被俘,妻妾被囚,大儿丧亡,因此,以“身世沉浮”来概述自己一生的经历和此时的情景,也是极为确切的 。而“风飘絮”和“雨打萍”,更形象贴切描绘了国家行将败亡时的情景以及对自己一生经历遭遇的形象饱含情感的概括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