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 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 十 )


[注释]出:超出 。类:同类 。萃;聚集 。
[提示]比喻人的品德和才能超出一般人 。
62、从容不迫
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哲学家庄子 , 在一次与另一位哲学家惠子辩论时 , 指着水中的鱼说:”它从容不迫地游来游去 , 多快乐啊!”惠子说:”你又不是那条鱼 , 怎么知道?”庄子说:”鱼快不快乐其实并不重要 , 因为我们自己快乐 , 所以可以认为水里的鱼同样非常快乐 。”
[提示]形容镇定自若 , 不慌不忙 。
63、大器晚成
三国时 , 有个叫崔林的人 , 年轻时既没成就又无名望 , 被亲朋好友看不起 , 只有堂兄崔琰常对人说:”才能大的人需要长时间才能成就 , 崔林以后一定能成大器的 。”后来 , 崔林果然在魏文帝曹丕当政时做了大官 。
[注释]器:指才能 。
[提示]比喻有大才能的人要经过长期磨练 , 往往成名较晚 。
64、大义灭亲
春秋时 , 卫国有位正直的大臣叫石碏 , 可他的儿子石厚 , 却帮助卫庄公的儿子州吁杀害了卫桓公 , 篡夺了国君之位 。州吁和石厚很暴虐 , 引起了民愤 。石碏对自己的不肖之子也十分愤恨 。他设计把州吁和石厚骗到陈国 , 又与陈桓公商量好 , 将两人处决 。人们称赞他的行为是”大义灭亲” 。
[注释]义:正义 。亲:亲属 。
[提示]为维护国家的利益 , 对犯罪的亲人加以处罚 。
65、口若悬河
晋朝时 , 有一个大学问家叫郭象 。他在对老子和庄子学说的研究上很有造诣 。由于他学识渊博 , 表达能力强 , 对任何复杂的事情都能说得头头是道 。学者王衍称赞他说:”听郭象讲话好像是悬于山上的河流倾泻而下 , 从无枯竭的时候 。”
[注释]若:好像 。悬河:形容像激流倾泻而下 。
[提示]比喻口才好 , 能言善辩 。
66、滥竽充数
战国时 , 齐宣王特别喜欢听竽的大合奏 , 专门成立了三百人的大乐队 。有个叫南郭先生的不会吹竽 , 他混进了乐队里 , 摇头晃脑地”假吹” , 似乎比任何人都投入 。齐宣王去世 , 继位的齐湣王喜欢听独奏 , 南郭先生无法再混充下去 , 只好悄悄溜走了 。
[注释]滥:蒙混 。充:冒充 , 凑 。竽:古乐器名 。
[提示]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里面充数 , 也用来表示自谦 。
67、柳暗花明
南宋诗人陆游被朝廷免去官职后 , 闲居在家乡山阴 。有一次 , 他去西山游玩 , 路过一个鲜花怒放、绿柳成荫的小村庄 , 美丽的景色激起了他的灵感 , 他写出了一首流传千古的好诗《游山西村》 。诗中就是用”柳暗花明”一词来描绘这个小村庄的景色的 。
[注释]暗:浓绿 。明:亮丽 。
[提示]本意是形容美丽的景色 。后来多用来比喻在困境中看到希望 。
68、买椟还珠
据说 , 楚国有位珠宝商人 , 为了把一颗贵重的珍珠卖个好价钱 , 请人做了一只非常精致的珠宝盒来盛放这颗珍珠 。一位郑国人出高价把它买了回去 。谁知 , 过了没几天 , 这位买主竟然拿着珍珠来找商人 , 对他说:”你把这珍珠遗留在盒子里了 , 我买的是盒子 , 这珍珠还给你吧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