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人说话为什么那么嗲?】那是闽南话的地方方言基础上,再学国语,造成的那种声音 。
台湾的地方口音属于闽南话的范畴 。而在民国时期,老蒋曾举行过一次投票,来确定中国的国语以哪个地方的方言为准 。最后,北京话以2票之差,险胜粤语,成为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的国家标准语音 。史称“国语”也在那个时候,确定了中国的第一套汉语拼音 。所以,当老蒋败退台湾的时候,锅民档也是按照这套标准,来在台湾推广教育的 。但是,台湾本地人习惯说闽南话,国语里的发音,有些个音,常用闽南话的人很难发出来 。所以,说出来就是那种味道 。这就像中国英语一样 。中国人说英语,老外一听,你就是中国人 。只不过,说闽南话习惯的人,再说国语,确实作为北方人而言,确实听起来很嗲~其实,台湾人自己是感觉不到的,即使感觉到,也改不了 。
所以习惯了就好 。我原来还觉得山西人说话的口音特别难听呢~~听多了,也就习惯了 。

文章插图
台湾腔,其实是带着闽南话方言底子的台湾本土居民,努力学习国语的结果 。
二战后,台湾强制推行“国语”,虽然后来“国语运动”被废除,但还是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这个“国语”就相当于民国时期的“普通话”,和现在的普通话规范差不多 。

文章插图
比如台湾腔:你造吗,他已经宣你很久了,你表现在就酱紫回答他,好好考虑一下嘛 。
例子里的台湾腔,缩略多存在于语音层面,比如说话习惯上的连读,发音吐字没有轻声,没有儿化音和卷舌音 。
台湾腔很省力,把卷舌音统统发成平舌音,“你再酱紫缩我我就哭给你看噢”这样的 。而且,也没有轻唇音,类似胡建人把f发成h 。另外,他们也分不清前后鼻音,ing eng会发成in en 。

文章插图
这些特点为方言里同样缺少后鼻音、卷舌音的南方人提供了方便,南方人被台湾腔带跑会更容易 。
出品丨视知TV
看了一些资料,大概是这样:老蒋败迁台湾后,强制推行国语运动,台北首当其冲,由于上层社会江浙子弟居多,率先形成了带江浙口音的“台北国语” 。
江浙口音本来就比较软萌,向下推行过程中又融入了很多闽南话的元素,比如加上“啦”“哦”“咧”这些语气词,变成“不错哦”,“屁咧”,“讨厌啦”,就显得更加软萌了 。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台湾小学低年级的老师基本都是女的,她们的口音语调影响了很多小朋友,小朋友长大后,很大一部分女生又去读女校,女生是制造、引领流行的主力,在原先基础上添加大量流行用词和语调,发展出一套“女校腔”,等她们进入社会,这套软萌的台湾腔国语逐渐成为了主流 。
当然北方口音也有贡献,比如把“和”读成“汗”,那是老北京人的读法 。(早期台湾推广普通话时,北京来的播音员每天在广播里教民众发音)
实际的形成过程相当复杂,以上只是简略分析 。
台湾说的腔调早在民国时期就有了,早期的民国电影里说话就是这个味道 。
- 清明节为什么不是阴历
- 英国,韩国明明很小,为什么翻译成中文叫大英帝国,大韩民国?
- 长劲鹿为什么不属于鹿类
- 金沙河面条为什么不能吃
- 网吧没红警怎么办 网吧为什么没有红警游戏了?
- 宝宝为什么会积食
- 为什么熬的银耳汤不出胶 银耳汤为什么不出胶?
- 为什么猪耳朵怎么要煮多久才熟
- 老公在我面前哭了,是因为对我愧疚还是爱 老公在我面前掉眼泪是因为什么?
- 不同血型者的减肥餐单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