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君30岁,她做梦也想不到,和同事去医院查体,偶然增加的这个项目居然真的有问题——她被检测出感染上了丙肝 。
一向洁身自好的小君想不通自己怎么会感染上丙肝?她上网查过患丙肝的高危人群的特点,自己都没有……后来才知道,2岁时,她因为肺炎住院,曾在医生的建议下输血 。
1989年前没“丙肝”这个词
1989年美国科学家发现这个新型的肝炎病毒前,人们不知道丙肝这个病,而在此之前,丙肝已悄悄蔓延了数十年 。
在我国,丙肝的规范检测方法是从1993-1994年开始普及的,在1994年之前,血制品是否带有丙肝病毒,无法判断 。所以专家特别建议,1994年以前的输血者最好做个丙肝抗体的筛查 。
90%的人不了解丙肝
丙肝病毒对肝脏的破坏非常隐蔽,丙肝的患者中只有10%的人有症状 。很多丙肝病毒感染者的肝功能检查经常表现为正常,所以容易被漏诊 。丙型肝炎病毒跟其他病毒不同,急性感染后很少引发症状,而一般体检也很少做相关的丙肝检查,令隐性的丙肝带菌者很难及时知道自己被感染的事实 。
无论儿童还是成人,如果不接受治疗,70%-80%的丙肝感染者会转为慢性病人 。而成人感染乙肝病毒后,仅有5%-10%会转成慢性 。更糟的是,丙肝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的比例都在乙肝之上 。丙肝若不积极治疗,20年后发生肝硬化的比例为10%-30%,肝硬化本身往往就能置人死地,另外其中还有5%-10%发展成肝癌,唯一有效的治疗就是进行肝脏移植 。由于肝脏感染病毒后可以很多年没有任何症状,而一旦发病,往往病情已经很重了 。
丙肝是怎么传播的
丙肝主要通过血液、破损皮肤、黏液、性行为和母婴传播,因此,曾有过输血、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胃镜检查、针灸、穿孔器具,以及有过不洁性生活史,或者曾经用过未经严格消毒的器具进行文身、文眉、穿耳环孔等皮肤黏膜创伤性操作的人,都有可能感染丙肝 。
客观地说,拥抱、接吻、吃饭是不会传染的 。但需要强调一点,接吻不传染丙肝的前提是,接吻者双方的口腔都没有任何破损,也就是说在口腔黏膜屏障完整的情况下是不传染的 。假如有溃疡,那就很难说了 。{page}
杨院长遇到过一个10个月大的小丙肝患者,他的爷爷是胃癌患者,多年前做手术时输血感染上了丙肝,自己不知道 。爷爷特别喜欢孙子,天天抱着,他有个坏习惯,嚼完了食物喂到孩子嘴里,认为这样小孩比较容易消化 。问题是小孩6个月到10个月开始出牙,喜欢乱咬东西,很容易咬伤自己的嘴巴,而患丙肝、黏膜屏障不是很完整的爷爷口对口喂东西,就把丙肝传染给了孩子 。
医务人员是防治核心
要重视对丙型肝炎的预防,避免HCV的传播;重视对丙型肝炎的筛查,早发现、早治疗,抓住彻底治愈的最佳时机;抗病毒治疗是丙型肝炎的治疗原则;既往丙型肝炎的治疗目标是肝功能正常,而现在,丙型肝炎治疗目标应为清除病毒 。一旦发现抗HCV阳性者,应进一步检测血清中HCV RNA 。若HCV RNA为阳性,应立刻给予干扰素和利巴韦林联合治疗,或请专科医生处理 。由于丙肝抗病毒疗法的副作用,医生使用时要加倍小心 。
专家提示:
8大高危人群早点检查
1.1994年前接受过输血者
2.反复血液透析者和接受器官移植者
3.共用注射器者
4.HIV感染者以及感染HCV母亲所生的婴儿
5.针刺、刀伤或者破损黏膜处接触HCV阳性血液者
6.与HCV感染者有性行为者
7.曾行介入性诊疗患者
8.有过文身、文眉、穿耳环孔等
- 纹身感染了怎么办
- 职场女性减肥不必太刻意
- 无症状感染者会不会传染?
- 确保全市人民消费需求 西安官方民众无需恐慌不必抢购
- 全球3670万人感染艾滋病,中国发病数是6年前3倍多,艾滋病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病?
- U盘有什么简单的防病毒感染方法?
- 人生不必去抱怨的说说 不抱怨的人生经典语录
- 无症状感染者来了,疫情会不会有新的高峰?
- 扁桃体炎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呢?
- 出现这些症状要注意可能是淋病 淋病症状图片感染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