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渔者的诗意赏析 江上渔者范仲淹古诗解析

北宋 范仲淹 《江上渔者》诗赏析 。
范仲淹(989-1052年) , 字希文 , 汉族 ,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 , 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文学素养很高 , 写有著名的《岳阳楼记》 。
范仲淹幼年丧父 , 四岁时随继父迁至长山 , 励志苦读于醴泉寺 。因家境贫寒 , 便用两升小米煮粥 , 隔夜粥凝固后 , 用刀切为四块 , 早晚各食两块 , 再切一些腌菜佐食 。成年后 , 范仲淹又到应天书院刻苦攻读 , 冬天读书疲倦发困时 , 就用冷水洗脸 , 没有东西吃时 , 就喝稀粥度日 。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困苦生活 , 范仲淹却从不叫苦 。经过苦读 , 范仲淹终于在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进士及第 , 官至参知政事 。
范仲淹治理国家崇尚忠厚 , 勤政爱民 , 深得百姓爱戴 。范仲淹戍边西北时 , 邠州、庆州的百姓和众多的羌部族 , 在其生前就悬挂他的画像以祭拜 。范仲淹去世后 , 闻知消息的人无不扼腕叹息 , 羌部族的数百首领 , 像孝子一样放声痛哭 , 并斋戒三日以后才离开 。
范仲淹一生写过不少忧国忧民的诗文 , 《江上渔者》就是其中一首 。
《江上渔者》
江上往来人 , 但爱鲈鱼美 。
君看一叶舟 , 出没风波里 。
【江上渔者的诗意赏析 江上渔者范仲淹古诗解析】[译文] 您看看那些辛苦的捕鱼人吧 , 他们驾着小船 , 在大江上捕捞撒网 。江面上风急浪高 , 小船在风浪中时隐时现 , 真让人为他们心惊胆战 。
赏析:
这首脍炙人口的小诗《江上渔者》 , 在范仲淹的诗作里具有代表性 。范仲淹不愧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他不赞同“守内虚外”的政策 , 曾亲自戍边防御西夏 , 被称为“小范老子胸中有数万甲兵”;他力主革新 , 曾主持过为期短暂的“庆历新政”;难能可贵的是 , 他具有以民为念 , 体恤民生疾苦的思想 。这一思想 , 在其作品里得到了充分的揭示 , 其名篇《岳阳楼记》 , 是以散文的形式直率明朗地加以反映的:“先天下之忧而忧 , 后天下之乐而乐” , 而《江上渔者》则是以诗的形式委婉含蓄地体现出来的 。
《江上渔者》纸短情长 , 艺术上颇具特色 。全诗无一僻字生词 , 通俗自然 , 可谓孺婴会吟 , 老妪能解 。然而 , 它不像白开水般索然无味 , 而似醇醪般耐人寻味 。于质朴中见厚意 , 于平淡处见深情 , 达到了苏轼所说的“似淡实美”的境界 , 是这首诗在艺术上的一大特色 。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另一大特色是 , 言情述志 , 欲露还藏 。陆时雍曾在《诗镜总论》中提出这样的诗美标准:“善言情者 , 吞吐浅深 , 欲露还藏 , 便觉此中无限 。”大凡在发抒情感、表现主题上能真正做到“欲露还藏”的诗作 , 往往耐人咀嚼 , 回味无穷 。《江上渔者》正是这样的诗 。诗旨在反映渔民江上捕鱼的艰险 , 体恤民生疾苦 。显然 , 在诗意上 , 它是师承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诗“谁知盘中餐 , 粒粒皆辛苦”的 , 不像张志和的《渔父》词写渔父写得那样富有闲情逸致:“青箬笠 , 绿蓑衣 , 斜风细雨不须归”;而在表达上 , 又不似李诗那样直言不讳 。它犹如烟雾缭绕的山峰 , 乍看 , 藏头纳尾 , 或隐或现 , 朦胧不清 , 透过烟雾 , 则能识其“庐山真面目”;又仿佛是性格内向之人 , 其情愫蕴积于心 , 可谓声色不露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