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中雷横和白秀英父女发生冲突,客观分析,谁的责任大?( 六 )


你看,白秀英这话说出来,就渐渐地不是了 。因为,你这话说出来,雷横就没办法接了 。
为什么呢?
因为,雷横坐在首位却拿不出赏钱,让白秀英的场子不好看,甚至会直接影响这一场的收入,但是,他也不是故意的,确实是有无奈呀 。这时候,如果没有别人来圆场,白秀英就该自己为自己圆场,也给雷横面子,而不是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和他直接地冲撞 。因为这样的冲撞,一定是两败俱伤 。
所以,说话要有技巧 。这个技巧的要点就是说出的话要别人能够接得住,并且能够接得舒服 。话赶话,就是让对方不好接,甚至没法接 。没法接,接不住,那他就不接了,双方就说不到一起去了 。最后,只能动手,爆发冲突 。
行走江湖之人,有没有掌握看家本领还是其次的,要想在江湖上安身立命,必须先掌握说话的技巧,极力避免与人发生言语上的冲突 。跑江湖的人,大多懂得得饶人处且饶人的道理,一般遇到事情,为了息事宁人,都是宁可是自己吃些亏,也不愿意与人结仇 。
按说,白秀英父女行走江湖多年,白秀英又是冲州撞府的名角,这样的场面她也一定碰到过不少,也一定有足够的经验应付与雷横的冲突,也一定知道得饶人处且饶人的道理,不用谁来教她 。然而,这次白秀英为什么就这么不依不饶呢?
答案很简单——她白秀英已经不同以往,她上面有人了 。有了权力,人不但会失去往日的理智,还会丢了往日的德性 。
白秀英的这句话还不算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白秀英的老爹白玉乔 。
看到女儿白秀英跟雷横僵在那里,白玉乔叫道:“我儿,你自没眼!不看城里人村里人,只顾问他讨甚么?且过去自问晓事的恩官告个标首 。”
白玉乔这句话说得非常难听 。因为这直接是对雷横进行人身侮辱啊,而且,还侮辱了所有的乡下人,所谓的“村里人” 。我们也不知道在白秀英攀上县太爷之前,这白玉乔是城里人呢?还是乡下人呢?真是应了那句话,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
雷横作为一县的都头,公安局的刑警大队长,被人当众奚落,说他不懂事,这叫他还如何在江湖上混呢?
雷横道:“我怎地不是晓事的?”
白玉乔说:“你若省得这子弟门庭时,狗头上生角!”
意思是,你这种人还能够懂事吗?你如果要懂事的话,狗的头上都会长角了 。
你看,这白玉乔真是越来越过分啊,还直接怼上了 。
白玉乔这一怼,旁边的众人就齐和起来,反正看热闹的永远不嫌事儿大 。这下,不仅雷横难堪得下不来台,白秀英的场子实际上也已经砸了 。
不管是在县里还是在江湖上,雷横都是有一定地位的人,他怎么能允许自己的面子被人扔到地上踩?更何况今天踩他面子的人还是跑江湖的歌妓 。
而白秀英父女,自觉得傍上了县太爷的高枝儿,在郓城县遇到事就可以不再息事宁人,可以理直气壮地对任何侵犯自己利益的人出言不逊 。
事情发展到这种地步,更严重的冲突就不可避免了 。
雷横大怒,便骂道:“这忤奴,怎敢辱我!”白玉乔道:“便骂你这三家村使牛的,打甚么紧!
毕竟勾栏里有人认得雷横啊,马上就喝道:“使不得!这个是本县的雷都头 。”到了这个时候,白玉乔还是不改口,白玉乔道:“只怕是驴筋头!”
这时候,白玉乔父女已经知道眼前的这雷横,也不是一般人,他是县府的都头,白秀英父女前些日还去找雷横“拜码头”,只是恰巧雷横外出公办去了 。
然而,这个老儿仍然是蛮横,全不似走州撞府人的口吻,一定是有所倚仗无所顾忌 。是啊,女儿上面有了县太爷这个干爹,她的亲爹也就横行无忌了,这话说起来真不是滋味儿啊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一个行院的妓女人家,到一个县上来乘食,做卖艺的生意,怎么敢这样主动挑衅县里的刑警大队长呢?白家父女这样有恃无恐,还不就是仗着县长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