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具一格的老北京社交礼仪】中国乃是闻名于外的礼仪之邦 , 那么北京作为首都 , 中国的门面 , 在社交礼仪这方面就有着更高的标准和需求 , 其实传承了几千年的历史 , 北京文化早已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社交礼仪 , 拥有着一套完善的标准 。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盛誉 , 中华民族以重“礼”而着称 。我们的先人早在先秦时代 , 就建设了一个礼仪完备的国度 。战国时的战争 , 并没消灭礼 ,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 , 也没忘记了礼制 。所谓“百代皆沿秦制” 。从总体上看礼仪虽经过了扬弃、修正等变革 , 但其趋向更加完备、成熟 。
礼 , 在中国社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 它是维系等级秩序的标志、人际往来的行为规定 , 它深化道德观念 , 渗透在社会的最底层 。
北京是世界闻名的文化古城 , 礼仪源远流长 , 曾有过五朝在这里建都 。各民族的礼仪在这里相互渗透交融 , 因此 , 形成了它特有的礼仪风俗 , 并对全国有一定的影响 。北京传统礼仪的特点 , 就是礼和俗不分开 。在许多的礼节中 , 其礼仪都是靠风俗信仰来支撑的 , 众多的礼仪都离不开风俗 , 皆以民俗信仰为基础 。
北京素有“首善之区”之称 , 特别崇尚礼仪 , 各地都传有“北京人礼多”之说 。形形色色的礼仪规定充满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过去从皇上到百姓 , 从官府到家庭 , 每个阶级、阶层 ,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社会交往 , 一个人从生前到死后 , 都离不开礼 , 都受礼的制约 。外国使臣到中国面君 , 都要先学礼 。
旧时 , 北京人探亲访友要携带礼物 , 讲究送“京八件” , 即“大八件”、“小八件” 。这原是清胡皇室王族婚丧典礼及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礼品和摆设 , 后来配方由御膳房传到民间 。其主要成分是精白面、白糖、猪油、蜂蜜及各种果料籽仁 。所谓“八件” , 即八样点心 , 一般有麻饼、枣花、卷酥 , 有的刻上福、禄、寿、喜等不同字样 。
“小人件”是双份 , 十六件装在一个纸盒子里 。过去 , 遇到女儿回娘家 , 给长辈拜年等 , 都要去糕点铺买一盒大八件提在手中 , 大方而漂亮 。后来 , 北京人送礼只要提一个装满各色糕点的纸盒即可 , 或是再提一个装满各种应时水果的小柳条筐 , 上盖一方红纸 , 便可走亲访友 。
家里来了客人 , 要洗刷茶具 , 给客人现沏新茶 , 倒旧茶给客人喝是极不礼貌的 。讲究“茶要半酒要满” 。茶水不能倒满杯 , 七成则可 , 否则也是对客人不尊重 。而且倒茶水时 , 壶嘴儿不能冲着客人 。
旧时宴请官长 , 或团体聚餐 , 或初交见面 , 不需到大饭庄 , 以整桌之席饷之 。主人必先到 , 迎客人 。客至奉茶敬烟 , 陪坐周旋 , 客齐入座 。次序以左为上 , 右为次 。上座之左为三座 , 次座之右为四座 , 以下类推 。主人与首座相对 , 举杯邀饮 。客起立 , 举杯致谢 , 就座后 , 且饮且餐 。宴中饮酒猜拳或行酒令 。反毕略用茶 , 客人即向主人致谢而去 。
- 唯妙唯俏的西安户县农民画文化
- 萧山的冬至习俗都有哪些
- 减肥吃的热量低食物推荐
- 五行属土的最佳字
- 比较精辟的人生语录
- 吃燕窝的禁忌
- 给孩子取名字比较好的字
- 简单的椒盐蘑菇怎么做
- 七夕节告白文案
- 美好的一天正能量句子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