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因缘为佛教重要基础理论之一,它是释迦牟尼佛陀自修自证得到的真理,其指从“无明”到“老死”这一过程的十二个环节 。那么关于十二因缘法的主要内容,就让我们一起随本文往下看看吧 。
(1)无明:就是不明,乃一切烦恼的总称 。于缘起性空无所明了,因而妄生一切执着,此谓“无明”;
【佛学基础解说:十二因缘法的主要内容】(2)行:造作义,指一切行为,即依无明所造的善恶业;
(3)识:业识,此识随业受报,为过去业力所驱,挟持所造善恶种子而来投胎;
(4)名色:名指心识,色指形体 。由于一念爱染投入母体为名,成胎后为色 。所谓心物和合而成胎,胎相初成叫做“名色” 。
(5)六入:即“六根” 。在母胎十个月的中间,由名色渐渐成长到六根完备,于出胎后对六尘境有互相涉入的作用,故名“六入”;
(6)触:即接触 。根、尘和合而成触 。指出胎后六根与一切外境之接触;
(7)受:即领受 。根境相对于违顺二种境界上,生起苦乐二种感觉谓之“受”,此即为对境所起的一种情绪;
(8)爱:即贪爱 。对于五尘欲境,心生贪着,此即为对境所起的一种贪染心;
(9)取:即妄取,追取 。遇喜欢之乐境则念念贪求,必尽心竭力以求得之而后已,遇所憎之苦境则念念厌离,必千方百计以图舍之而后已,此即为爱染欲境的一种趋求 。
(10)有:即业 。即有因有果,由前际因(爱取),生后际果(生老死),业力牵引,因果不亡,遂演成三界轮回的事实来 。此为所作业力感报的一种规定;
(11)生:即受生 。以现在所作之业为因,依因感果,必招来世受生,此即为未来受报的一种活动;
(12)老死:即老耄和死亡 。诸根衰败叫做老,身坏命终谓之死 。有生就不能不死,四大和合的身躯自然从少到老,无常转变必至于死,此即为未来受报的一种结果 。
汝当谛听,我当依过去诸佛说十二因缘法:
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无明灭即行灭,行灭即识灭,识灭即名色灭,名色灭即六入灭,六入灭即触灭,触灭即受灭,受灭即爱灭,爱灭即取灭,取灭即有灭,有灭即生灭,生灭即老死忧悲苦恼灭 。颠倒当知,一切众生,不能见于十二因缘,是故轮转生死苦趣 。若有人见十二因缘者,即是见法,见法者即是见佛,见佛者即是佛性 。何以故,一切诸佛以此为性,汝今得闻我说此十二因缘,汝今以得佛性清净,堪为法器 。“
释常愍语译:
你要专心听看,我依过去诸佛所说的十二因缘法,对你解说一次 。
一切众生,实是本来清净,由于过去一念无明妄动,便有行为造作,有行为造业便有入胎之识 。有入胎之识便有现生之胚胎,有了胚胎便具备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 。出胎后,六根就会有六种触觉,有六种触觉便有六种感受 。有感受便懂得爱,懂得爱之后,就会执着,极力去夺取,有所夺取,便会形成未来世之业因 。
有了未来之业因,就会领受来世之生 。有生就必然会有老死,及一切忧愁悲伤苦恼 。这就是十二因缘的顺生门 。若是没有无明妄动,那里会有行为造业?没有行为造业,那裹会有入胎之识?没有入胎之识,那裹会有胚胎这个色身?
没有色身,就不会有六根存在 。没有六根,就不会有六种触觉 。没有触觉就没有感受 。没有感受便没有爱 。没有爱就不会有执着夺取 。没有执着夺取,就不会有未来生之业因 。没有未来生之业因,就不会有未来世之生 。没有生,就不会有老死,及忧伤悲苦 。这就是十二因缘的还灭门 。
- 佛珠手链的作用有什么,佛珠手链的带法
- 零基础的人如何开始健身减肥 零基础的人如何开始健身
- 佛教文化解说:佛教中的三身佛是什么
- 性生活真的能保持身材吗?
- 第56课 中小学基础英语语法:一般将来时的被动语态的各种句型 一般将来时的句子有哪些
- 渐变构成的基础与本质 渐变构成的基础与本质是什么
- 禅定的基础:四禅八定是什么意思
- 小学体育跑步训练方法
- 道家秘法解说:三十六变是哪些?
- 2kmobile国服 腾讯2konline为什么没有解说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