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插图
卢沟桥的狮子
“河上有一美丽石桥,各处桥樑之美鲜有及之者 。”在《马可?波罗遊记》裏,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描述了自北京出发“骑行十里”后所见的石桥——卢沟桥,此桥因此被西方人称作“马可?波罗桥” 。
这座距离北京市中心约15公里的桥,也被称为“芦沟桥”、“永定桥”,因跨越芦沟(今永定河)而得名 。金朝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金章宗开工兴建卢沟桥,明昌三年(1192年)竣工 。卢沟桥全长266.5米,宽7.5米,最宽处9.3米,有十座桥墩,共11个桥孔,桥身全部为石体结构,关键部位由银锭铁榫连接 。卢沟桥是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也是中国最大的古代多涵孔圆弧拱桥,至今已有八百多的历史 。在金代,芦沟河是出入京都南北的交通要津,卢沟桥同时亦是军事要地 。

文章插图
【元】卢沟筏运图,描绘了元世祖至元三年(1266年)在卢沟桥附近漕运西山石木用于修造大都宫殿的情景
卢沟桥曾于明、清两代修缮过十多次 。较大的工程,据史料记载有:清朝康熙年间因洪水氾滥,冲毁此桥 。桥的东北边的十二丈重新修筑,即今从东边算起的第一、第二两孔是重修的,其余各孔则是金代的原始建筑 。凡亲临此桥者,无不讚叹其宏伟、古朴和美丽 。卢沟桥高超的工艺、恢宏的佈局、精美的雕刻,成就了一处传奇性的建筑 。
卢沟桥东端,有乾隆皇帝御笔亲题的“卢沟晓月”碑,原碑亭已毁 。石碑的背面刻有乾隆的《卢沟晓月》诗:“茅店寒鸡咿喔鸣,曙光斜汉欲参横 。半钩留照三秋淡,一蝀分波夹镜明 。入定衲憎心共印,怀程客子影犹惊 。迩来每踏沟西道,触景那忘黯尔情 。”
卢沟桥的两端,各有一对华表,昭示桥之尊贵 。踏上长桥,一幅华美的石雕画卷展现在眼前:两侧的石护栏共有281根望柱,望柱高1.4米,柱头刻莲座,座下为荷叶墩 。柱顶刻有许多石狮子,它们大小不一、千姿百态、呼之慾出 。《马可?波罗遊记》裏写道:“桥两旁皆有大理石栏,又有柱,狮腰承之 。柱顶别有一狮 。此种石狮甚巨丽,雕刻甚精 。”

文章插图
卢沟桥
长久以来,民间流传着一句歇后语:“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 。”每当人们遊芦沟桥,除了伫立桥头,欣赏桥上美丽风光之外,总会在桥上停下脚步,抚摸、观赏石柱顶端的石狮子,数数桥上大大小小的石狮子 。乍数石狮,有些小狮子背在大狮子身上,有的手抱一隻、胸前一隻、脚底踩一隻,或蹲、或伏,或大抚小,或小抱大 。石狮子神态各异,雕饰工巧,栩栩如生,生动活泼,逼真动人 。
着名建筑学家罗哲文在《名闻中外的卢沟桥》中描绘石狮说:“有的昂首挺胸,仰望云天;有的双目凝神,注视桥面;有的侧身转首,两两相对,好像在交谈;有的在抚育狮儿,好像在轻轻呼唤;桥南边东部有一隻石狮,高竖起一隻耳朵,好似在倾听着桥下潺潺的流水和过往行人的说话??”

文章插图
“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 。”
提到芦沟桥,总不免让人联想起芦沟桥事变 。1937年7月7日的“七七事变”在此处发生,也拉开持续八年之久的抗日战争的序幕,“芦沟桥”也因此成为具有为史意义的纪念性建筑物 。
其实卢沟桥在1949年以后,也是几经沧桑,桥面上曾被加铺过柏油;91根望柱、9块栏板曾被随意更换,并在新的91根望柱上共雕出164只石狮,比原有的91根望柱上的石狮总数多出5只;桥曾被加宽400多米步道,建立了59道混凝土挑樑;桥北侧东起第68根栏杆望柱曾在1988年9月3日,遭晴天一个霹雷击坏,该望柱的1只狮子和2只小狮子被损坏 。现在的样子是1986年以后,把那些改变逐渐清除、恢復,又把各种损坏加以修復后的面貌 。
- 贵州民间艺术的瑰宝:贵州花灯剧
- 富有民间地方戏曲特色的长沙花鼓戏
- 推动全民健身 鼓励大家跳街舞
- 我国有哪些少数民族
- 端午节为什么民俗要敲罗打鼓赛龙舟?
- 中国驻以色列大使馆发声 大量海地居民涌入美国大使馆
- 哪个民族是世界上最彪悍的民族?
- 诸葛亮吊孝下一句是什么 诸葛亮吊孝歇后语是什么
- 正宗杨公风水37代传人 桂林民间杨公风水学
- 消防员送水解决居民用水之急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