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七言诗句 有关清正廉洁的古诗词

《人民的名义》热播 , 掀起了一股全民追剧的热潮 。
古往今来 , 反腐都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 。公平正义与贪污腐化的对比 , 高层理想与基层现实的反差 , 反贪团队与利益集团的博弈 , 事中人与局外人的纠缠 , 既左右着社会治理的进程 , 也吸引着吃瓜群众的眼球 。
吏治腐败 , 是上至最高管理者、下至草民布衣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围绕反腐倡廉 , 古人创作了许多传诵千古、流芳百世的诗词 。这些诗词 , 或为表白心迹志向 , 或为拒绝礼品贿赂 , 或为警示自身慎独 , 值得学习弘扬 。
一千多年前 , 东晋廉吏吴隐之写过一首《酌贪泉》 。
东晋隆安年间 , 朝廷想革除岭南的弊端 , 任命吴隐之为广州刺史 。赴任途中行至距广州20里处的石门 , 遇一山泉 , 当地人皆说喝了此泉之水就会变得贪婪无比 , 故名“贪泉” 。吴隐之说:“如果压根儿没有贪污的欲望 , 就不会见钱眼开 , 说过了岭南就丧失了廉洁 , 纯属一派胡言!”吴隐之亲临泉边酌水而饮 , 饮后写诗道:“古人云此水 , 一歃思千金 。试使夷齐饮 , 终当不易心 。”
上任后 , 他廉洁奉公 , 清简勤苦 , 始终不渝 。部下送鱼 , 每每剔去鱼骨 , 吴隐之对这种媚上作风非常厌烦 , 加以呵斥惩罚 。经过他的惩贪官、禁贿赂 , 广州官风有所好转 。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 , 一生诗作甚多 , 不仅以诗描绘民间疾苦 , 讽刺豪门贵族 , 而且还写过一首反省自我的《忏悔诗》 。
任杭州刺史期间 , 他未收受过贿赂或向地方索取名贵物品 。离任还乡后 , 白居易发现箱内有两片玲珑可爱的山石 , 遂写诗追悔己过 , 诗曰:“三年为刺史 , 饮水复食叶 。惟向天竺山 , 取得两片石 。此抵有千金 , 无乃伤清白 。”
这两片石 , 是他一次游天竺山时拾取的 。现在 , 他遥望杭州和天竺山 , 深感愧疚 。想到每个游山的人都和他一样随便带走两片可爱的山石 , 那天竺山将“山将不山”了 , 他自觉贪污了千金似的 , 心里好不沉重 。
理学大师朱熹 , 以清贫简朴著称 , 历代学者以“朱子固穷”颂扬之 。朱子的生活准则乃是“茶取养生 , 衣取蔽体 , 食取充饥 , 居止取足以障风雨 , 从不奢侈铺张” 。为此 , 他写过一首《简朴诗》 。
朱熹任秘阁修撰时 , 去看望他的女儿女婿 。进餐时 , 女儿望着桌上的葱汤麦饭 , 眼噙愧泪 。朱熹看出了女儿的心思 , 神情肃然地说:“俭朴度日 , 是我们朱家的好家风!”
饭后 , 他题了一首诗留给女儿女婿:“葱汤麦饭两相宜 , 葱补丹田麦疗饥;莫谓此中滋味薄 , 前村还有未饮时 。”女婿见岳父如此崇尚俭朴 , 备受感动 , 即将该诗贴在壁间 , 当作座右铭 。
古代送礼与拒礼 , 还有一段“诗来诗往”的佳话 , 读来颇具意味 。
包拯六十大寿时 , 皇上念其德高望重 , 劳苦功高 , 要给他做寿 。包拯推辞不过 ,  只好从命 , 但他再三声明“拒收寿礼” 。生日这天 , 皇帝一大早派太监来送寿礼 。太监担心包大人不收礼 , 自己不好交差 , 附诗一首:“道高德重一品卿 , 日夜操劳似魏征 。今日皇上把礼送 , 拒之门外理不通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