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潜伏期症状有哪些?

根据经典专业著作对感染概念的阐述 , 潜伏性感染 , 又叫潜在性感染 , 是指病原体感染人体后 , 寄生于某些部位 , 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而不引起显性感染 , 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的状态 。
这样的话 , 病原体便可以长期“潜伏”起来 , 在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 , 才可以引起相关的症状 , 比如潜伏性结核感染 。这种状态下 , 潜伏性感染者是不排出病原体的 , 也就不具备传染性 。
还有一种没有症状的病原体感染者 , 如乙肝病毒感染者 。指的是乙肝病毒侵入人体以后 , 病毒会停留在肝细胞内继续生长、复制 , 人体不会出现任何症状 , 这种状态叫乙肝病毒携带状态 。
乙肝病毒携带者 , 能排出病原体 , 成为传染病流行的传染源 , 也是在感染过程中 , 人体的防御能力和病原体处于相持状态的表现 。
病原携带状态和潜伏性感染 , 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潜伏性感染者不排除病源体 , 病原体携带状态能排出病原体并具有传染性 。
从以上的描述可以看出 , 感染乙肝病毒以后 , 还处于“潜伏”状态 , 但并没有导致发病的这一段时间 , 是没有症状的 。

不过 , 凡事没有绝对 。
有些乙肝病毒携带者 , 可能检查肝功能和B超等都是正常的 , 但依然会有一些症状 。只不过 , 这些症状没有特异性会被认为是劳累或者其他因素导致的 。
最常见的表现以乏力和消化道症状为主 , 往往会误认为是没有休息好或者胃有问题 。比如疲劳和虚弱感、食物不振、恶心等等 。
当出现这些症状的时候 , 如果怀疑有乙肝 , 需要进一步检查 , 如乙肝两对半和肝功能检查 , 这两个检查足以排除或确定有没有乙肝病毒感染 。

乙肝潜伏期症状有哪些?

文章插图
所谓乙肝的潜伏期 , 一般是指从乙肝病毒入侵人体后 , 到出现临床症状的时期 。
一般为6周-6个月 , 一般没有明显的症状 , 所以不易被人发觉 。
乙肝潜伏期症状有哪些?

文章插图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据估计全世界有2.48亿HBV携带者 , 其中每年约有600,000人死于HBV相关的肝病 。许多国家都实施了有效的疫苗接种计划 , 已使新发乙型肝炎感染的发病率明显下降 。但HBV感染仍然是发生并发症和死亡的重要原因 。
【乙肝潜伏期症状有哪些?】急性和慢性HBV感染均有各种不同的临床表现 。
急性期的临床表现可从亚临床型或无黄疸型至黄疸型肝炎 , 有些情况下还可出现暴发性肝炎 。比如:皮肤变黄 , 胃肠不适!

慢性期的临床表现可从无症状携带状态到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 。

急性和慢性感染均可出现肝外表现 。
乙肝潜伏期指的是感染乙肝 , 但是还没有发病这么一个阶段 。它的特点是乙肝五项检查可以证实有乙肝感染 , 但是hbvdna不高或者升高 , 肝功能正常 , B超检查没有病情活动的证据 。大部分人这个阶段是没有任何症状的 , 少部分会出现身困乏力 , 精神不振等表现 , 但是这些症状跟乙型肝炎没有特异性 , 不能依据这些症状来诊断乙型肝炎 。正确的病情的评估要参看肝功能 , B超 , 乙肝五项 , DNA , 血常规 , 来综合评估病情 , 必要时需要积极的治疗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