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最知名的爱国诗赏析和诗意 陆游爱国诗句有哪些( 二 )


在南郑的时间虽然不到一年,但却极大地开阔了诗人的眼界,激发了他的爱国热情,影响是很深远的 。通过以上两句,描述了诗人壮年时期的凌云壮志和军旅生活,说明他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为抵抗侵略作过贡献的人 。陆游被调离南郑以后又屡遵谗毁,终至落职,不得不回到故乡长期闲居 。此时的陆游,请缨无路,报国无门,抚今追昔,不胜感慨,于是写出了: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
“关河”,山川险要之处,此指南郑边防 。“梦断”,谓梦醒 。此二字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梦中见关河,言其心系边塞,思念极深,二是梦醒不见关河,言其身在后方,远离边塞 。故以“何处”二字反问,表示不知关河在何处 。言下颇为凄怆忧苦 。
陆游诗文集中,有大量纪梦诗词,其中不少是写关河之梦,如“山中有异梦,重铠奋雕戈”“征行忽如夜来梦”“铁马冰河入梦来” 。诗人梦中如此频繁地出现关河的幻影,这就生动地反映了他的深沉而强烈的爱国情感和重返沙场的深切愿望 。
第二句,“貂裘”,貂皮之衣 。“旧貂裘”,指在南郑天寒时所穿过的皮衣 。因长期不穿了,布满灰尘,失去了昔日的光泽,故日“尘暗” 。此句用苏秦故事 。《战国策·秦策》载;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陆游借此抒发长期闲居的愤慨心情 。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
此处换头三句,愈写愈深,忠愤之气,悲痛之情,溢于言表 。
“胡”,为古代北方民族的通称 。此指女真族的金兵 。“鬓”,乃耳边之发 。“秋”字是形象的比喻 。秋霜色白,而鬓白如霜,故以秋字形容鬓发之白 。不用说这白发是因“胡未灭”的国愁而生的 。他曾说:“中原今何如,感我白发生” 。
一位爱国诗人,在强虏未灭、壮志未酬之时而两鬓先白,这是莫大的悲哀,所以用苍凉沉痛之笔写出了“泪空流”三字 。句中所写的“空”字,含义极深,不可放过 。
诗人誓志报国,可以捐躯,可以洒血,惟恐不得以身殉国,“常恐埋山丘,不得委锋镝”,那末为国仇未报、事业未竟而怆然泪下,应该说是很自然的感情流露 。可是,他说这泪水是白流了,那就不是寻常之笔,其中隐含着满腔的悲愤,表露出理想无法实现的失望心情 。促使陆游感到泪“空”流的主要原因,是投降派的打击和排挤 。
陆游曾愤怒地揭露说:“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 。”一切希望都破灭了,留给诗人的只有无济于事的一掬忧国清泪,所以说是“空”,写出了诗人的大悲大恨 。接下去,就忧国之情顺写末结三句: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
第一句“谁料”二字,言出乎意外,事与愿违 。陆游在少年时代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宏大志愿,不仅要“一战洗乾坤”,重建金瓯,而且要“焚庭涉其血”,直捣敌穴,作好了马革裹尸,为国殉难的思想准备 。
可是,冷酷的现实使他“报国欲死无战场”,满腔热血,一生忠烈,换来的竟然是他所最不愿意的柴门闲居,老死于床第之间,这当然是他未始料到的 。可见“谁料”二字蕴含着无限愤懑之情 。二、三两句为四言偶句,即《感秋》所说的“一身寄空谷,万里梦天山”之意 。
“天山”,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为汉唐时的边塞 。此泛指当时的前方 。“沧洲”,乃水边之地 。此指山阴镜湖边的三山,为陆游晚年居处 。这两句是金词最为激愦痛切之笔,也是陆游一生悲剧的缩写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