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白了,谁都可以死,将军不能死,不是将军怕死,而是职责决定 。
起义军领袖李自成曾经被孙传庭围剿,只剩下18骑,活下来的都是大将,其中就有刘宗敏 。如果他们都战死了,还会有后来的大顺军进北京吗?
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将军都是青山,士兵都是柴火 。
有人说,既然这样说,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名将战死?比如项羽、庞涓、赵括 。我们说将军不能冲锋陷阵,但是无路可逃的时候,将军也会拼命,那是没有选择了 。
将军战死的情况,都发生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不是不想活,而是没有活路 。
战争大概是人类社会最残酷的事,当你踏入沙场就不存在贫富尊卑,但始终有人在战场上马革裹尸,也有人在战场上侥幸而归,平步青云,这是为什么呢?
1装备优势
战场上带头冲锋的大将之所以是大将,他所得到的装备肯定与那些无名小卒不一样 。在影视剧中那些将军前锋满身的铁甲,而普通的士兵几乎没有盔甲,只是穿能辨别敌友的布衣 。
古代生产力和生产技术低下,相应的铜铁等的产量就非常的少,有限的铜铁产量还承担着非常多的用途,比如农业、装饰等 。自然能够分配给军队的金属就少之又少 。在军队直接参战的军人军衔越高,他的盔甲等级就越高,等级越高盔甲的防护能力就越强 。军队给予大将的物资倾斜越大、盔甲越好,自然大将的生存率越高 。
2战斗力使然
大将的能在残酷的战争中不战死也有自生的能力原因 。
能带头冲锋的大将他的战斗力自然不容小觑,要么他有挽牛之力,靠一身蛮力就可大杀四方,要么他有高超的战斗能力和充足的战斗经验,能够在战争中化险为夷 。
3周围下属的保护
大将能在战斗中有较高的存活率,也少不了周围心腹的保护 。在军队中一个大将能直接决定下属的升迁和战功多寡,去除大将的个人魅力不谈,如果你是大将的下属,上了战场杀不杀敌先不谈,在自己能保命的情况下,当然是优先的保护大将,也许救了大将一命,那以后的官职自然不必操心 。
大将在战争中的存活率高是装备、个人能力、他人保护等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单靠大将本身的战斗力是难以实现的 。
冷兵器时代,战争中大将亲自冲锋陷阵的概率其实并不大,像项羽、霍去病、李世民这种的毕竟少数 。而且也绝非每次都冲在一线 。
毕竟作为一支军队的指挥核心,更需要的是他们的谋而非单纯的勇 。一般需要亲自带头冲锋的都是敢死先锋,比如常遇春这类角色,而作为主帅的徐达是不可能冲在第一线的 。
并且一般主帅都是坐镇中军,身边的护卫更是精锐中的精锐 。所以如《大秦帝国·裂变》开局中,魏国丞相公叔痤被俘时,一个小将道:“主帅有失,护卫皆死 。”这才是真理 。
其实中军主帅亲自冲锋陷阵的风险是特别特别大的,历史上有一个深刻的教训,莫过于陈友谅 。
原本60万打朱元璋20万,鄱阳湖里大船打小船,朱元璋既无招架之力,自己还被追得差点跳河 。就在胜负即将揭晓的时候,陈友谅只是站在船头去欣赏一下战况,并准备宣布即将赢得的胜利 。结果一支箭不偏不倚,从他眼睛里射进,从脑门子里穿出,局势彻底逆转 。
我们发现那些没事儿冲锋陷阵的主将(帅),都有个特点,那就是除了自己本身武力过人外,打的都是“闪电战” 。
自己冲在第1线,都是让敌人出其不意的,项羽回援彭城,3万骑兵打刘邦40万联军如此;李世民攻打薛举、王世充、刘黑闼等等亦如此 。都是骑兵突袭,速战速决,根本不给对方任何反应的机会 。
- 末法时代从什么时候算起到什么时候结束
- 明朝万历朝鲜战争痛打十四万倭寇,请问这一仗打出了多少年的和平?
- 预防诈骗征文
- 操纵瘦身最好时刻减肥结果最好 :瘦身时代的糊
- 关于战争的四字词语
- 证件办理
- 帝国时代2地图全开密码 帝国时代2密码秘籍大全
- 红白机时代永远没法通关的影子传说,8090后古老的红白机回忆,怎么评价这款游戏?
- 粗粮减肥的原理
- 小时代剧情介绍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