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陈没考虑秦香莲的感受,陈得来的这一切有秦的付出,陈追求美好生活固然没错,但把优越的生活建立在秦的痛苦之上就大错特错了 。
综上所述,陈死都不认秦的原因是“文人死要面子活受罪”的表现,是一种自私自利的表现 。
(铡美案)
套用现在的一句话就是:陈认为咱丢不起这个人,与其活着还不如死去算了!不过这种人渣即便认了秦香莲又有什么意义呢?你觉得还能回到从前啊?
文/秉烛读春秋
陈世美与秦香莲的故事有好几个版本,题主所说郭德纲老师的评剧《包公铡驸马》应该套用的是京剧《铡美案》的故事大纲,虽然,这个故事从头到尾都是虚构,世上本无"陈世美",但陈世美"负心汉"的大名却能够流传千古 。在包拯苦劝之下,陈世美依然不认发妻,实在是因为他"渣"的彻底 。
我们先简单梳理一下陈世美的生平:陈世美,湖北均州人,家境贫寒,娶妻秦香莲,上有年迈父母,下有两个黄口小儿,历经十年寒窗,为求得功名赴京赶考,一去就是三年,期间音讯全无 。三年后,陈世美家乡出现荒灾,父母相继饿死,走投无路的秦香莲带着一双儿女进京寻夫 。
经过漫长的跋涉,秦香莲终于在京城找到陈世美,结果发现,丈夫不仅好端端的活着,还中了状元娶了公主,成为当朝驸马爷 。飞上枝头的"凤凰"陈世美坚决不认发妻,秦香莲苦等三载,换来的却是一句"一无证来二无见,你叫我相认为哪般?"包拯看不过眼,决心伸张正义,故事就此展开 。
看完了陈世美的简历,有没有发现槽点,上下五千年,陈世美的人渣纯度至少能排到前十,下面细细分析一下 。
陈世美家庭条件艰苦,父母将他抚养长大,想必也是费了一番苦心,好不容易,儿子大了,博得了功名,陈世美的父母却没有享过儿子一天的福 。因为,陈世美从进京的一刻起就"失联"了,赡养费没有,精神关怀没有,以至于父母在家乡饿死,陈世美都没有为其守灵安葬,此谓之"不孝" 。
陈世美与秦香莲膝下有一儿一女,陈世美寒窗苦读,自然也无太多精力去照顾孩子,等到去了京城,更是妥妥"丧偶式育儿" 。陈世美的两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既没有享受过父亲的关怀,抚养费也一分都没得到过,面对两个年幼的孩子,陈世美还配做父亲吗?当然不配,不养不教,此谓之"不慈" 。
陈世美在家时,秦香莲相夫教子,侍奉公婆,让他可以无后顾之忧,一心研习学问 。陈世美离家后,秦香莲一人操持家务,无怨无悔的付出 。面对这样一个对自己不离不弃的女人,陈世美无动于衷,一心向往荣华富贵,隐瞒已婚身份,主动迎娶公主 。对家人、对发妻、对公主,谎言滔天,此谓之"不忠" 。
陈世美不仅赶走了找寻自己的妻儿,还妄图斩草除根,他派驸马府中的武士韩祺在城郊外的古庙中找到妻儿,计划将之全部灭口 。韩祺找到秦香莲母子,却发现这三人并不是恶人,而是陈世美的妻儿,善良的韩祺既不愿意杀害无辜之人,又不想违背驸马爷的命令,无奈之下,挥刀自刎 。陈世美让对自己忠心耿耿的家臣韩祺去行此丧尽天良之事,此谓之"不义" 。
父母无辜,得不到陈世美的奉养饿死于家乡;秦香莲无辜,无悔付出半生却等来了一句"不相认";儿女无辜,生下他们的父亲暗中计划杀掉自己与母亲;韩祺无辜,善良忠厚的他被命令充当主子的黑手,背锅还偿命;皇姑无辜,一个尊贵骄矜的公主却被虚伪的"状元郎"骗得团团转 。这一切,根源于陈世美的虚荣、狠毒、狡诈、薄情,此谓之"不仁" 。
如此一个不孝、不慈、不忠、不义、不仁的禽兽,又怎么能用人类的道德标准去要求呢,又怎么能指望他听劝,认下秦香莲呢 。所以,陈世美选择"不相认"是理所当然的 。
- 历史上的包勉到底是怎么死的
- 风暴潮根据风暴性质分为什么
- 安以轩后期为什么不火了?
- 工业盐和食用盐有什么区别,工业盐吃了会死人?
- 曹操为什么放过司马懿
- 感悟生死的经典句子 看淡死亡的句子
- 雄鹿战胜太阳获得总冠军,杨毅为什么流眼泪?
- 目前仍未有较为满意的结果 西安一邮件分拣员通宵夜班后猝死
- 小娘惹大结局月娘死了没
- 为什么贺子秋会喜欢李尖尖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