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由来是什么?为什么说是鬼节啊?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佛教的盂兰盆节,民间的鬼节,亡人节 。
【中元节由来是什么?为什么说是鬼节啊?】道教有上元、中元、下元节,上元节是人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人们张灯结彩庆元霄 。中元是由上元而来,人们认为,中元节是鬼节,俗称七月半(有些地方为十三或十四) 。俗传去世的祖先七月初被阎王释放半月,故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习俗,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活动,成为中国民间最大的鬼节 。
七月十五也是佛教的盂兰盆节,这一天,各地寺院要隆重举行盂兰盆法会,供养佛法僧三宝,济度六道苦难,以及报达父母长养慈爱之恩 。
【中元节 】别称 七月半、吉祥月、盂兰盆节、施孤、斋孤等
【节日时间 】北方七月十五日,华南地区七月十四日
【节日类型 】传统节日 流行地区 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
【节日起源 】祖先信仰、秋尝祭祖
【节日意义 】敬祖尽孝
【节日习俗 】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等
可以说是个世俗、道教、佛教高度融合的节日,其核心为逝去的亡灵祈福 。这可能就是“鬼节”的理由吧?
本人属于盲从性质,跟着大家的习惯轧闹猛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生不灭……

中元节由来是什么?为什么说是鬼节啊?

文章插图
一、中元节的由来:
“中元”之名起于北魏,中元节又称“鬼节”或“孟兰盆会” 。根据五杂俎的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 。”修行记说:“七月中元日 ,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於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 。”
佛教也在这一天,举行超渡法会,称为“屋兰玛纳”(印度话ULLAMBANA)也就是“孟兰会” 。孟兰盆的意义是倒悬,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挂在树头上的蝙蝠,悬挂著、苦不堪言 。为了使众生免於倒悬之苦,便需要诵经,布绝食物给孤魂野鬼 。
此举正好和中国的鬼月祭拜不谋而合,因而中元节和孟兰会便同时流传下来 。
二、中元节的典故
中元节源于目莲救母的故事:“有目莲僧者,法力宏大 。其母堕落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 。目莲无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为说盂兰盆经,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 。”
据说当时目莲在阴间地府经历千辛万苦后,见到他死去的母亲刘氏,发现她受一群饿鬼折磨,目莲想用钵盆装菜饭给她吃,菜饭却被饿鬼夺走 。目莲只好向佛祖求救,佛祖被目莲的孝心感动,授予其盂兰盆经 。
按照指示,目莲于农历七月十五用盂兰盆盛珍果素斋供奉母亲 。挨饿的母亲终于得到了食物 。为了纪念目莲的孝心,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盂兰盆会”,即我们现在所说的“中元节” 。
中元节由来是什么?为什么说是鬼节啊?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
中元节是一个异彩纷呈,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节日 。它不仅拥有佛教的宗教信仰,还有着我国道教的本土文化 。中元节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它反映了人们的鬼神观念和宗教信仰,同时还有我国文化的精髓——孝道文化 。
按照佛教的说法,中元节的来源是目连救母的故事,目连不忍母亲在地狱受苦,广施十方僧人,替母亲赎罪,最终将母亲解脱出来 。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故事的本身就是孝道文化的一种表现,它所宣扬的便是报答父母、生前为善的信念 。
此外,中元节的习俗是祭祀先祖 。祭祀活动在商周时期已经有文献记载,《诗经》的40篇《颂》即是祭祀乐歌,它所反映的是人们最原始的一种祖先崇拜 。另外,祭祀活动在我国几千年文化的演变之中,和后来儒家所倡导的孝道文化融为一体,密不可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