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永
《洛阳珈蓝记》是南北朝时期的一部笔记文学作品,是一部珍贵的国学经典 。作者杨衔之在重游北魏旧都洛阳之后,追忆洛阳城往日的繁华景象,借记叙佛寺建筑的兴废,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历史、社会变革和风俗人情 。
全书共五卷,分别按洛阳的城内、城东、城南、城西、城北,几个方位区域,记述佛寺七十馀处 。可以说,每一处寺庙背后都有一段传奇故事,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
(孝文帝迁都)
一、漂亮中的沉痛珈蓝是梵语“僧加蓝摩”的略称,意为园林,指僧人所居之寺院、堂舍 。《洛阳珈蓝记》文章典雅华丽,可谓韵味悠长,字字玑珠 。近代文史大师顾随先生说过:“《洛阳珈蓝记》漂亮中有沉痛,杨衔之写建筑与佛教,实写亡国之痛,不可只以浮华视之 。”
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北魏由北方游牧民族鲜卑族拓跋氏(发迹于今内蒙古一带)建立,是北朝的第一个朝代 。拓跋氏统治者从建国之初就开始大胆革新,学习先进的汉地文化,实施汉化政策,大力推广汉人的文字、服饰和习俗 。
到了孝文帝(471—499年在位)时期,北魏更是大力推行“全面汉化”的改革政策,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军事的全面发展 。494年,北魏迁都洛阳 。524年,孝文帝死后二十五年,北魏爆发了以反对汉化改革为借口的“六镇起义” 。之后,洛阳连招兵乱,烧杀掳掠,昔日繁华的都市沦为一片废墟 。永熙三年(534),统治者被迫迁都邺城(今河北临漳),史称“东魏” 。
(北魏洛阳城)
【洛阳伽蓝记全篇原文及翻译分享 洛阳伽蓝记原文及翻译】杨衔之身处大动荡的时代,看到故都洛阳经过战火摧残,已经残破不堪,满目疮痍 。饱受折磨的平民百姓,经历了无数悲欢离合,还在苟延残喘,艰难生存 。他回忆往日的繁荣昌盛,歌舞升平,感慨世事沉浮变迁,如同梦幻泡影 。在这样的乱世之下,“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百姓生命朝不保夕,诚惶诚恐 。佛教、寺庙自然而然就成为了人们逃避现实、寻求心灵慰籍的避难所 。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几百年之后,唐朝诗人杜牧仍然在诗歌《江南春》中唏嘘感叹当时南朝佛寺的繁盛 。对照《洛阳珈蓝记》中对洛阳佛寺兴盛情景的优美描述,与南朝相比,一点也不逊色 。北魏后期佛教的没落、佛寺的破败,也意味着北朝文化、经济的衰退 。杨衔之正是借助记录洛阳城一座座寺庙的兴衰,来记录了那段沉痛的亡国历史 。
二、奶与茶的碰撞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推行汉化改革的决心非常坚定,他强行规定以汉服代替鲜卑服,以汉语代替鲜卑语,改鲜卑姓为汉姓,拓跋氏从他自己开始改姓为“元” 。孝文帝甚至因为太子元恂坚持穿鲜卑族服装、拒绝跟随自己迁都洛阳,而将其处死 。
然而,在全面汉化革新过程中,北方的饮食习俗却依然保留着 。鲜卑拓跋氏的贵族统治者们仍旧以羊肉和奶酪为主食,而来自南方的汉人则饮食清淡,喜好喝茶,一时间难以很快适应新环境,往往受到北方人的讥笑 。
永明十一年(493),南朝齐武帝萧赜杀害了大臣王奂和他留在建康(今江苏南京)的六个儿子,王氏家族惨遭灭门之灾 。王奂的儿子王肃当时在建康任秘书丞,他预先得知消息,侥幸独自逃亡,奔于邺城(今河北临漳) 。在那里,他受到了孝文帝的接见,并且相谈甚欢 。当时,孝文帝正准备迁都洛阳,王肃为他出谋划策,发挥了重要作用 。孝文帝很尊重王肃,称他为“王生”,还在洛阳城南为他安排宅第,命名其里为“延贤里” 。
- 苹果手机开机密码忘记了怎么办
- 小学生怎样写日记
- 谨记生活小8点 吃饱也不怕胖
- qq飞车手游国服记录榜在哪看
- 小窗幽记集醒篇翻译 小窗幽记全文及译文赏析
- 聚划算今日团购 聚划算今日特价区
- 胎记是怎样得来的
- 3位滚轮密码锁忘记了 3位滚轮密码锁咋开图解
- 微信聊天记删除了怎么恢复
- 捉妖记2的演员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