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的典故和用意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赏析( 二 )


【永遇乐的典故和用意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赏析】此时此刻 , 登上军事要地 , 映入眼帘的是滚滚东流的长江和夕阳朗照下寻常百姓的市井里巷 。忆往矣 , 三国时期吴国霸主孙权曾在京口设立都城 , 击溃了北魏的曹军;忆当年 , 宋武帝刘裕曾与在这里长大 , 他率领军队英勇北伐收复过西安和洛阳等地 。可现如今 ,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 , 风流总被 , 雨打风吹去 。”即使用来歌舞天下太平的高台乃至不同朝代的风流人物 , 也随着历史的风吹雨打而销声匿迹了 。即使是当年“金戈铁马 , 气吞万里如虎”的宋武帝刘裕这样的风流人物 , 也随着历史时光而流逝陈迹 , 剩下的也只有”斜阳草树 , 寻常巷陌” 。字里行间无不熔铸着词人的悲歌感慨:江山依旧 , 时光流逝 , 英雄不在 ,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即使辛弃疾上任后 , 他千方百计地巩固军事设施 , 完善防范外来的侵略谋划 。但他还是忧心忡忡 。辛弃疾的一生 , 始终如一的坚持北伐收复中原决心没有变 , 但他力主决不能鲁莽行事 , 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 否则难以避免重蹈覆辙 。
所以 , 他在下阕借用典故告慰和劝诫南宋的当权者 。“元嘉草草 , 封狼居胥 , 赢得仓皇北顾 。”元嘉宋文帝刘义隆 , 光有”封狼居胥”收复中原之志 , 出兵鲁莽轻率 , 缺少智慧和谋略的充分准备 。三次北伐却以失败告终 , 尤其是最后一次“赢得仓皇北顾 。”借用“封狼居胥”这一典故敬醒当权者 , 切不可因贪图一时功名 , 重蹈国势一蹶不振的局面 。词人借故醒今 , 真可谓良苦用心 。
“可堪回首 , 佛狸祠下 , 一片神鸦社鼓 。”佛狸祠 , 远在八百年前北魏太武帝(佛狸)拓跋焘建立起 , 用来攻击刘宋的行宫 。可现如今百姓却把它当作神灵来供奉 。在神鸦和社鼓的一片嘈杂声中 , 百姓们祈祷着天下安宁 。这与词人当年奋勇抗金 , 投奔南宋不外乎是收复中原安定一方的行动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现实的境况让词人痛心疾首 。在词人眼里佛狸很自然地就成了现实完颜亮的影子 , 但沦陷区的百姓却将当年的行宫作为自身的神灵保佑 。这真是令人心痛苦至极!所以词人哀叹到“可堪回首” , “四十三年 , 望中犹记 , 烽火扬州路” 。作者以大相径庭的现实 , 正告南宋统治者 , 收复失土 , 刻不容缓 , 否则收复中原将会成为泡影!
词的结尾 , 辛弃疾以当年赵国猛将廉颇自喻 , 依然是表达了“老骥伏枥 , 志在千里”的始终不渝的爱国情怀!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