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的典故和用意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赏析

入题:
这位赋闲长达二十年之久的 , 早过花甲之年的南宋词人辛弃疾 , 年迈之时受命于镇江知府戍守江防要地 。他登上京岘山上的北固亭面对滚滚长江 , 借夕阳远眺古老的都城 。心潮澎湃 , 忆古惜今 , 感慨悲歌 , 写下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流传千古的诗词: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 ,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 , 风流总被 , 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 , 寻常巷陌 , 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 , 金戈铁马 , 气吞万里如虎 。
元嘉草草 , 封狼居胥 , 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 , 望中犹记 , 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 , 佛狸祠下 , 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 , 尚能饭否?
上片译文:
千古江山 ,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 , 风流总被 , 雨打风吹去 。——千百年来江河锦绣、山峦巍峨的旧貌依然 , 倍受我敬重的孙仲谋那样的英雄人物却无处寻找了 。那些用来歌舞天下太平的高台和不同朝代的风流人物 , 随着历史的风吹雨打也逐渐地销声匿迹 。
斜阳草树 , 寻常巷陌 , 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 , 金戈铁马 , 气吞万里如虎 。——从夕阳斜照中 , 望见的那荒草杂树环绕的地方 , 是寻常百姓居住的旧街里巷 , 人们常说当年南朝的宋武帝刘裕曾住在那里 。遥想当年 , 他曾平定内乱 , 指挥着精兵强将大举北伐 , 收复了洛阳和长安等地 , 其气势犹如斑斓猛虎下山 , 席卷万里河山 。
下片译文:
元嘉草草 , 封狼居胥 , 赢得仓皇北顾 。——元嘉宋文帝刘义隆盲从草率 , 欲想学当年汉朝猛将霍去病那样一举歼敌 , 建立不朽战功 , 在”狼居胥”的山上祭拜天地 。可他却被北魏军击溃 , 落得个仓皇逃命、北望追兵泪如泉涌的下场 。
四十三年 , 望中犹记 , 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 , 佛狸祠下 , 一片神鸦社鼓 。——对四十三年前的回顾 , 我依然记得在扬州一带 , 奋勇抗金的那场硝烟弥漫的激烈战斗 。可现如今 , 真是不堪回首 ,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曾经在长江北岸山上建立的行宫下面 , 神鸦的鸣叫声应和着祭祀喧闹的鼓声混杂一片 。
凭谁问、廉颇老矣 , 尚能饭否? ——现如今 , 还有谁前来寻问我:你这位类似于当年战国时期的老将——廉颇 , 身体是否强健如初呢?
赏析原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 , 写于去逝的前一年 , 时年六十六岁 。也就是说从二十多岁时 , 他参加了抗金的义勇军 , 带领几十人的兵马奋力拼杀投奔了南宋朝廷 。虽说历任过江阴签判和湖南、湖北的转运使等职 。但始终未能得到过重用 。到了四十二岁又遭谗言落职 , 退居江西 , 赋闲时间长达二十年之久 。到六十四岁才被朝廷任职位为浙东安抚使和镇江知府 。总的来说 , 无论是在任或是闲职之时 , 他始终力主抗金北伐的主张 , 但均未被朝廷采纳 。
现如今 , 他年事已高 。再次披挂上阵固然感慨颇多 。一是他又清楚地意识到朝廷内部的政治斗争的险恶 , 自身处在孤危的境地 , 深感心有余而力不足 , 很难有所建树;二是 , 朝廷再次任用似乎是对自己的重视 , 而实际上是利用自己作为招牌 , 对那些主张抗金的元老仅仅一个号召而已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