漾奶和吐奶、呛奶有什么区别 傻傻分不清楚

宝宝身体弱,抵抗力差,妈妈在照料的时候容易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宝宝漾奶、吐奶这些的 。吐奶现象较为常见,因为新生儿的胃呈水平位,容量小 , 连接食管处的贲门较宽,关闭作用差,连接小肠处的幽门较紧,而新生儿吃奶时又常常吸入空气,奶液容易倒流入口腔,引起吐奶 。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漾奶和吐奶、呛奶的区别 。
漾奶和吐奶、呛奶的区别漾奶量少,一般发生在宝宝吃完奶时,随意的溢出一两口奶 。
吐奶量较多,多发生在喂奶后 , 宝宝的吐奶前会出现伸脖子或者张口等痛苦难受的表情 。
呛奶量较多 , 多发生在喂奶后 , 婴儿会表现出频繁剧烈的刺激性咳嗽,严重可导致婴儿窒息 , 需及时处理 。
1、漾奶
定义:漾奶指婴儿喂奶后从口边溢出奶液 。量不多,多是由于婴儿在喂奶后片刻更换纸尿裤或更改体位引起 。婴儿漾奶一般是正常现象,妈妈不必多虑 。
【漾奶和吐奶、呛奶有什么区别 傻傻分不清楚】处理方法:只要喂奶后轻拍婴儿背部5-8分钟,直至打出响嗝就不会漾奶了 。婴儿漾奶一般不影响生长发育,随着年龄的增长漾奶情况会逐渐减轻 。到6个月后多可自然消失 。
2、吐奶
定义:婴儿吃奶后奶水从口中急速涌出到口腔外为吐奶,多数与婴儿胃部发育尚不完善有关 。
原因:
(1)婴儿的胃呈水平状,胃底平直,缺乏突出 。当胃内有气体存在时 , 气体即上升到胃底部,再从责门溢出,同时将奶带出 , 造成吐奶 。
(2)婴儿胃部贲门肌肉发育不如幽门处完善,造成胃的出口紧而入口松,这也是婴儿容易吐乳的重要原因 。
(3)婴儿胃容量小、肌肉张力较低等原因,以及喂养和护理不当、喂奶前哭闹、吸空奶瓶、吮手指、喂奶时奶头内未充满奶汁,造成大量空气吞入婴儿胃内 , 都可引起吐奶 。
处理方法:遇到婴儿吐奶,妈妈喂奶时应尽量抱起婴儿,让婴儿的身体处于45度左右的倾斜状态 。使胃里的奶液自然流入肠内;喂奶后要抱起婴儿,使之头伏在母亲肩上,轻拍背部直至打出响嗝,让胃内气体排出后 , 再放下并取右侧卧位,头部稍抬高,过会儿再改为仰卧位,这样就可以减少吐奶的发生 。
温馨提示:许多病理性因素 , 如饮变质牛奶、先天性幽门狭窄、胃肠炎、溃疡病等,均可造成呕吐 。这种呕吐量较多,较频繁 , 伴有奶块,甚至有绿色胆汁或血性物呕出,患急性脑膜炎时可呈喷射性呕吐,应及早到儿童医院诊治 。
3、呛奶
定义:呛奶是百天内婴儿的常见症状,人工喂养多于母乳喂养婴儿,好发于寒冷季节 。通常表现母亲哺乳或奶瓶喂养后婴儿出现频繁剧烈的刺激性咳嗽 。随之吐出大量奶汁,严重呛奶会将奶汁或奶块呛入气管,阻塞呼吸道 , 影响气体交换,造成严重缺氧导致窒息 。此时婴儿表现面色、口唇青紫,呼吸断断续续 。心跳仍存在 。若不及时抢救可在数分钟内因窒息而死亡 。
处理方法:新近的研究资料表明 , 婴儿呛奶是维生素A缺乏的早期症状,约半数呛奶婴儿存在会厌功能不全 , 由于维生素A缺乏,导致患儿免疫受损,呼吸道黏膜抵抗力降低,容易反复感冒或是患上肺炎 。
因此,无论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婴儿 。从出生后2周起应补课维生素AD制剂,代表药是浓鱼肝油滴剂,按照生理需要量补充,这样做有利于补充维生素AD的不足,还可以间接起到预防婴儿呛奶作用 。
宝宝吐奶怎么办1、上身保持抬高的姿势
一旦呕吐物进入气管会导致窒息 。因此在让宝宝躺下时,最好将浴巾垫在宝宝身体下面并要保持上身抬高 。如果宝宝躺着时发生吐奶,可以把宝宝脸侧向一边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