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满足实验告诉我们什么 啥叫延迟满足




在一档综艺节目当中 , 伊能静谈到自己在教育女儿过程中的感悟 。她认为不能因为孩子哭闹就去纵容他 , 而是要有原则 , 并且强调了延迟满足对于孩子是十分重要的 , 对孩子来说是一件好事 。


说到这个话题 , 伊能静举的例子 , 是女儿米粒两三岁的时候 , 在商场哭闹着要一个玩具 , 她直接把女儿抱走 , 哪怕回家以后孩子还在哭 。


伊能静觉得自己这样做是坚持的原则 , 并且孩子经过这一次事件后下一次就会明白 , 哭闹是没有用的 , 这是培养了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 。


延迟满足实验告诉我们什么 啥叫延迟满足

文章插图



但是 , 很多人看了伊能静这段关于延迟满足的分享 , 觉得她说得并不严谨 。延迟满足对于太小的孩子是无效的 , 而且家长是否能够正确引导也很重要 。


培养延迟满足的能力 , 确实对于孩子有一些有利的方面 。拥有良好延迟满足能力的孩子 , 在情绪调节方面会更好 , 在学习和生活当中有更好的自律能力 , 懂得忍耐能着眼于未来 。


但是培养孩子的延迟满足 , 要从孩子的年龄和自身情况出发 。


比如说如果孩子年龄太小 , 并不懂得家长做事的目的 , 一味地让孩子哭够了 , 就觉得延迟满足建立了 , 这样的想法是不正确的 。


比如:
孩子哭了便让他哭一会 , 哭得差不多了再抱;孩子要喝奶 , 先不给他 , 让他等一会;
逛街时 , 孩子在玩具店看上了一个小汽车 , 先不买 , 等一段时间再说……;
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 , 一刀切地用同一种方式去培养教育孩子 , 会对孩子的性格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


尤其是3岁以前的阶段 , 是孩子建立与这个世界安全感的关键时期 。过度地使用“延迟满足”育儿法 , 非但不能培养出孩子优秀的品质 , 反而会让他在一开始就没有同生活的环境建立起可信赖的关系 , 让他觉得这不是一个充满爱的世界 。


家长要明白一个误区 , 那就是任由孩子哭也坚决不理 , 并不是帮助他建立延迟满足的有效方式 。


家长坚持原则是对的 , 帮助孩子建立延迟满足的能力也是可以的 , 但是要掌握正确的引导方式 。


在育儿的过程中 , 家长如何把握“延迟满足”育儿法的度呢?


建议从儿童的年龄阶段和敏感期两个方面入手:


对于0-3岁的孩子的需求


尽量先满足建立安全感之后 , 再偶尔延迟满足 。


比如:对于孩子想要喝奶这件事 , 一开始的时候他想喝就给他 , 让他知道他的需求是可以被满足的 。


偶尔在妈妈忙的时候 , 让他知道大人在忙 , 稍后给他喝奶 。


等孩子大一些 , 就可以根据情况 , 时不时地“延迟满足” , 让他学会等待 。


对于两三岁以下的孩子来说 , 他并不明白家长所讲的道理 , 那么被拒绝 , 被迫延迟满足 , 只会让他觉得自己的需求是不被家长看见的 , 会破坏他的安全感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