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因缘也被称为是十二缘起支 。是释加牟尼佛自修得到的真理 。在佛教文化中,十二因缘是很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 。它指的是从“无明”到“老死”的十二个环节,那么十二因缘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无明,过去世无始之烦恼也 。
二、行,依过去世烦恼而作之善恶行业也 。
三、识,依过去世之业而受现世受胎之一念也 。
四、名色,在胎中心身渐发育之位也 。名者心法,心法不能以体示之,但以名诠之,故谓为名 。色者即眼等之身 。
五、六处,六处即六根,为六根具足将出胎之位也 。此中有五位,(参见:五意) 。六、触,二三岁间对于事物未识别苦乐,但欲触物之位也 。
七、受,六七岁以后渐对事物识别苦乐而感受之之位也 。
八、爱,十四五岁以后,生种种强盛爱欲之位也 。
九、取,成人已后爱欲愈盛驰驱诸境取求所欲之位也 。
十、有,依爱取之烦恼,作种种之业,定当来之果之位也 。有者业也,业能有当来之果,故名为有 。
【佛教中所说的十二因缘的故事是什么】十一、生,即依现在之业于未来受生之位也 。
十二、老死,于来世老死之位也 。
┌1无明(贪嗔痴等烦恼)─────(惑)
┌过去二因─┤
│└2行(造作诸业)───────(业)
│┌3识(业识投胎)───────(苦)
││4名色(但有胎形六根未具)───(苦)
│现在五果─┤5六入(长成眼等六根人形)───(苦)
十二因缘││6触(出胎与外境接触)────(苦)
与─┤└7受(与外境接触生苦乐感受)─(苦)
三世因果│┌8爱(对境生爱欲)──────(惑)
│现在三因─┤9取(追求造作)───────(惑)
│└10 有(成业因能招未来果报)──(业)
└未来二果─┌11 生(再受未来五蕴身)────(苦)
└12 老死(未来之身又渐老而死)──(苦)
- 信徒须知:佛教大乘小乘的区别
- 泰国佛教中的古曼童是什么?
- 七夕写给老婆的暖心话分享 七夕对老婆说的心里话
- 西方宗教文化详解:七宗罪是哪七宗
- 中国佛教四大名刹:信徒们的圣地
- 佛教常见法器,金刚杵的功效与作用
- 楞严经和楞严咒的区别,两者的作用关系
- 送给自己生日祝福的话 生日祝福语自己对自己说的
- 慈禧说的什么口音
- 100句朋友圈说说的好句子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