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赞歌艺术手法赏析 艾青诗选赏析光的赞歌

1986年1月30日,诗人艾青在《诗刊》会议上 。张祖道摄艾青(右)与巴金在交谈 资料图片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0年8月出版
在20世纪中国新诗的地平线上,一个巨大的身影,穿过黎明的风,迎着太阳走过来了 。他,就是当代中国有世界影响的大诗人——艾青 。
在民族危亡的年代,艾青没有失去对光明的信念,而是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礼赞光明、礼赞太阳、礼赞人民,表达了对和平与尊严的热切呼唤 。在蒙受屈辱与苦难的日子里,他没有低下高贵的头颅,而是坚信“即使是磷火,还是在燃烧” 。在新时期到来之际,他又焕发出诗的青春,以诗人的良知,把亲身的经历,以及自己的反思,凝结为诗的意象,向自己的读者和时代诉说 。
艾青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诗人之一,是当之无愧的诗坛泰斗 。在他长达五十余年的创作历程中,有两个创作的高峰时期,一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一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新时期 。艾青最重要的代表作,都是诞生在这两个时期 。在艾青诞辰110周年之际,回顾他不平凡的一生,重温他的诗歌创作,我感到他的精神品格特别值得珍惜 。
【光的赞歌艺术手法赏析 艾青诗选赏析光的赞歌】1.以辛勤的诗歌创作,抒发内心燃烧着的博大的爱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1938年11月17日,艾青写下的这两行诗句,正是屈原以来历代爱国知识分子的共同心声:“长太息以掩涕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
在艾青眼里,为众人仰望的英雄与普通老百姓是统一的 。他希望自己永远和那些正直、勤劳的人在一起,了解他们灵魂的美 。信任那些对世界怀有希望、对人怀有梦想的人 。正是由于艾青心底充溢着对祖国、人民和大地真挚的爱,他才能不停地鼓荡起写诗的冲动,把自己的生命与民族的命运、把自己的情感与人民的情感融于一体,创作了一系列歌咏人民、礼赞大地的诗篇 。
比如,写于1933年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了之后,/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在你补好了儿子们的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之后,/在你把小儿被柴刀砍伤了的手包好之后,/在你把夫儿们的衬衣上的虱子一颗颗地掐死之后,/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颗鸡蛋之后,/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
大堰河以自己的奶水,也以自己全身心的爱哺育了艾青,艾青则以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以对乳母的真挚的爱来赞美这位伟大的母亲 。这首诗是艾青带有自传色彩的心灵告白,是对圣洁母爱的颂歌 。诗中流溢着纯洁的、无私的爱,这种爱是献给大堰河的,同时也是献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的,这表明了诗人的阔达胸怀,也是这首诗的普遍价值之所在 。
比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那从林间出现的,/赶着马车的/你中国的农夫/戴着皮帽/冒着大雪/你要到哪儿去呢?//告诉你/我也是农人的后裔——/由于你们的/刻满了痛苦的皱纹的脸/我能如此深深地/知道了/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的/岁月的艰辛 。”
1937年的冬天,日寇的铁蹄践踏着中国的山河,正像风雪在肆虐着中国的大地 。诗人悲愤的情感奔涌而出,把赶着马车的农夫、蓬头垢面的少妇、年老的母亲等真实的人物形象置于北方冰封的大地上,并与他们亲切地对话 。而“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反复地出现,如同一段乐曲的主旋律,给人一种悲怆、回环的美感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