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尊重人的名言古语 有关尊重的名人名言故事

古语说“一日为师 , 终身为父” , 古人尊师重道的精神 , 被后世传为佳话 , 令人学习和敬仰 , 使人追求高尚的道德和树立崇高的信仰 。教师节来临之际 , 给孩子们讲一讲古今名人尊师重道的小故事 , 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承下去 。
理学家杨时:程门立雪尊师典范
“程门立雪”这一成语家喻户晓 。它出自北宋著名理学家杨时求学的故事 。
杨时 , 将乐县人 , 四岁入村学习 , 七岁就能写诗 , 八岁就能作赋 , 人称神童 。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 , 熙宁九年登进士榜 。有一年 , 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 , 不辞劳苦 , 绕道洛阳 , 拜著名理学家、教育家程颐为师 。
【懂得尊重人的名言古语 有关尊重的名人名言故事】时值冬季的一天 , 杨时因与学友游酢在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 , 为求正解而一起到老师家请教 。他们顶着凛冽寒风来到程颐家时 , 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 。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 , 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 , 等候先生醒来 。
过了良久 , 程颐一觉醒来 , 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和游酢 , 只见他们通身披雪 , 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 , 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 。此后 , “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
儒商始祖子贡:尊师至诚孝道楷模
子贡 , 孔子杰出弟子 。后弃官从商 , 成为孔子弟子中最富有者 , 商界历来公认他为“儒商始祖” 。
公元前479年 , 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圣人孔子溘然长逝 。孔子死后 , 众弟子皆服丧三年 , 相诀而去 , 独有子贡结庐墓旁 , 守墓六年 , 足见师徒情深 , 尊师之诚 , 实属中华尊师孝道楷模第一人 。后人感念此事 , 建屋三间 , 立碑一座 , 题为“子贡庐墓处” 。因子贡为孔墓所植为楷树 , 后世便以“楷模”一词来纪念这位圣徒 。
民族英雄岳飞:尊敬师长终身思慕
岳飞(谥号:武穆王) , 中国历史上著名战略家、军事家、南宋抗金名将 , 其军事才能被誉为宋、辽、金、西夏时期最为杰出的军事统帅 。
岳飞的老师名叫周同 , 据说他的力气很大 , 可以拉开三百斤的弓箭 。周同去世后 , 每到初一、十五 , 岳飞都一定会到老师的墓前祭拜 , 并且痛哭一番 。在痛哭后 , 必定会拿起老师所送的三百斤的弓发出三支箭才回去 。他这份念念不忘师恩的真情 , 正是他日后精忠报国的忠心 。
汉明帝刘庄:放下九尊之躯尊师
汉明帝刘庄 , 东汉第二位皇帝 。明帝在位期间 , 吏治非常清明 , 境内安定团结 。
博士桓荣是汉明帝做太子时的老师 , 而明帝对老师一向非常的尊敬 , 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 。有一次 , 明帝到太常府去 , 在那里放了老师的桌椅 , 就请老师桓荣坐在东边的方位 , 又将文武百官都叫来 , 当场行师生之礼 。
桓荣生病 , 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 , 甚至亲自登门看望 , 每次探望老师 , 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 , 以表尊敬 。桓荣去世时 , 明帝还换了衣服 , 亲自临丧送葬 , 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明帝能放下自己九尊之躯的至高身份来恭敬老师 , 可见他的用心与风范 , 值得大家学习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