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一生简要概括 李白人生经历简介( 四 )


身着皇帝所赐锦衣的李白坐在扁舟里显得格格不入,而他本人却像是物我两忘般,沉浸在如斯月色里难以自拔……

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新唐书》
如果李白的故事到此为止,从此他淡出江湖,以山林为乐,像他的偶像孟浩然一样归隐,那么这位大诗人的人生倒也还算圆满 。
但历史的滚滚长河里没有那么多的如果,就像如果唐玄宗当初听了张九龄的建议,杀掉安禄山的话,也许安史之乱就不会爆发了 。大唐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天子出逃,九州沦陷,盛唐梦碎 。
战争爆发以后,李白举家南逃,辗转多地,直到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57岁的他才在颇受赏识的永王帐下安顿下来,乱世之下能得一份安稳实在是难能可贵,但李白不知道的是,这份工作却给他带来了牢狱之灾 。
永王叛乱事件是安史之乱中的一个插曲,虽然若干年后被昭雪为冤假错案,但那对于曾在永王帐下效力,被牵连下狱的李白来说已经太迟了 。
当时负责“平叛”的不是别人,而是曾在天宝三载(744年)与李白杜甫同游梁宋之地的高适 。永王战败被杀,李白锒铛入狱,不知道那时的李高二人是否有过对视,一个已经是威震一方的将军,而一个却成了落魄的阶下之囚,造化好生弄人 。
李白的朋友很多,所以在宋若思、崔涣等人的多番营救下,原本是死罪的李白逃出生天,改判流放夜郎 。
直到两年后的乾元二年(759年),疲累不堪的李白等到了大赦的消息,长久的颠沛流离让这位诗人的浪漫几近枯竭,但大赦就像是久旱逢甘霖般再度点燃了李白的豁达乐观,于是有了那首《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已经59岁的李白在生命最后的三年时间里,虽然没有了流刑的限制,但他的人生却不得不继续在奔走流离里度过,从江夏到洞庭,然后到宣城、再到金陵……最终因重病缠身只能去投奔在当涂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 。
生命最后的李白到底是病死还是醉死,已经无从得知 。但后人在面对这位浪漫了一生的诗仙,实在不忍以凡人的死法为他的人生画上句号,于是坊间便有了一个完全符合李白的死法 。
那是唐代宗宝历元年(762年)的某一夜,62岁的李白在当涂江上泛舟饮酒,月光如银落在江面之上,江风吹着江上波纹荡漾 。被醉意沁到骨子里的李白举杯对月,豪饮不绝,忽而看到月映江中,李白伸手捞月,尔后凡躯入江,月蜕而去 。
我想,如果可以选的话,李白一定爱死了这样的结局吧 。
没有庙堂纷争,没有江湖纠葛,有诗有酒有月光,那便足慰平生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