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末,有个商人就提出了一个奇特的地理构想:将喜马拉雅山炸开一个五十公里宽的口子,让印度洋上的暖湿气流进入到青藏高原上,那么青藏高原就成了鱼米之乡 。
这个想法很大胆,打破了以往的思维,不过实际上是行不通的,且不说工程量巨大,而且效果也不佳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就是一道口子,暖湿气流也没有将青藏高原变成鱼米之乡 。
后来,这个想法还被电影《不见不散》拿来调侃,作为笑料 。后来这个想法引发了一系列不靠谱的地理构想,什么将印度洋暖湿气流引入新疆,什么将渤海水引入新疆,还有什么红旗河,天河工程等 。
现代的人有这个想法要么是为了制造噱头,吸引眼球,要么是地理课上打瞌睡水平不过关,要么就是胡思乱想了 。这样的地理构想不仅今人有,古人也有 。
北宋宰相王安石:抽干梁山泊的水 。王安石是宋神宗时期的宰相,为了改变宋朝积贫积弱的面貌,改变宋朝财政入不敷出的情况,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王安石大刀阔斧地推出了变法 。
诸多变法中就有农田水利法,在当时大搞兴修水利,治理河道的工程 。整个宋朝也兴起了一股谈水利的风气 。
当时有人给王安石就献策,将八百里梁山泊的水排干,可以得到万顷良田 。王安石听了很高兴啊,如果这个计划成功,那么朝廷就可以增加很多税收,而百姓也可以得到实惠 。
计划很美,现实很残酷 。王安石想了一会儿,提出了一个问题,梁山泊排出来的水应该放在哪里?当时王安石的朋友刘贡父也在一旁坐着 。
刘贡父是王安石的好朋友,此人为人正直,有话直说,别人有错就当面提出来,背后从不说人坏话 。王安石当政后,很多人都溜须拍马,而刘贡父却直言王安石的过错,令王安石也不得不敬佩 。
《道山清话》:“刘贡父平生不议人长短,人有不韪,必当面折之,虽介甫用事,诸公承顺不及,惟贡父屡当面攻之,然退与人言,未尝出一语,人皆服其长者,虽介甫亦敬服之” 。北宋时期,梁山泊水域面积大,横跨东平、台前、梁山、汶上四县,是一个巨大的湖泊,当然号称号称八百里水泊梁山 。排干梁山泊在当时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
刘贡父当然知道这件事不靠谱,王安石不过他没有直接反驳王安石 。而是以开玩笑的方式说:这件事不难,在梁山泊旁边再挖一个梁山泊出来,就可以容纳排出的水了 。
王安石何等人物,从刘贡父调侃的话语中就一听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就不再理会这件事了 。当然也有人记载说是太湖,就不再细说了 。
《尧山堂外纪》:王介甫为相,大讲天下水利,有献策曰:“梁山泊决而涸之,可得良田万顷 。”介甫喜甚,沉思曰:“然安得所贮许水乎?”刘贡父在坐中曰:“此甚不难 。自其旁别穿一梁山泊,则足以贮此水矣 。”介甫大笑而止 。元世祖忽必烈:黄河通航青藏地区 。【尧山堂外纪全文 尧山堂外纪文言文翻译】元朝是我国古代疆域最为辽阔的王朝,其首次将青藏,云贵,蒙古等地纳入版图 。不过由于疆域辽阔,交通落后,人员往来,货物运输极不方便 。
宋代张耒《明道杂志》:“王荆公为相,大讲天下水利 。时至有愿干太湖,云可得良田数万顷 。人皆笑之 。荆公因与客话及之,时刘贡父学士在坐,遽对曰:此易为也 。荆公曰:何也?贡父曰:但旁别开一太湖纳水则成矣 。公大笑 。”
当时元世祖忽必烈就想通过黄河通航吐蕃 。他认为黄河经过中原,从夏朝大禹治水开始,才知道是从积石山出来的,汉朝唐朝都没能探析其源头 。
- 21世纪身为富二代好还是穷二代好?
- 纪念英雄的句子
- 2022年城市管理广告标语
- 结婚纪念日发朋友圈
- 抗日战争纪念日主题征文
- 和珅算命是哪一集
- 文明用语怎么界定?
- 清明节是怎么来的?是为了纪念谁?
- 北京冬奥会纪念钞会跌破面值吗?
- 第一部断代史是什么,国别体,纪传体,编年体,通史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