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5?12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
【译文】
子贡说:“我不愿别人强加于我的事,我也不愿强加在别人身上 。”孔子说:“赐呀,这就不是你所能做到的了 。”
【原文】
5?13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1),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2)与天道(3),不可得而闻也 。”
【注释】
(1)文章:这里指孔子传授的诗书礼乐等 。
(2)性:人性 。《阳货篇》第十七中谈到性 。
(3)天道:天命 。《论语》书中孔子多处讲到天和命,但不见有孔子关于天道的言论 。
【译文】
子贡说:“老师讲授的礼、乐、诗、书的知识,依靠耳闻是能够学到的;老师讲授的人性和天道的理论,依靠耳闻是不能够学到的 。”
【评析】
在子贡看来,孔子所讲的礼乐诗书等具体知识是有形的,只靠耳闻就可以学到了,但关于人性与天道的理论,深奥神秘,不是通过耳闻就可以学到的,必须从事内心的体验,才有可能把握得住 。
【原文】
5?14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
【译文】
子路在听到一条道理但没有能亲自实行的时候,惟恐又听到新的道理 。
【原文】
5?15 子贡问曰:“孔文子(1)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2)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
【注释】
(1)孔文子:卫国大夫孔圉(音yǔ),“文”是谥号,“子”是尊称 。
(2)敏:敏捷、勤勉 。
【译文】
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 。”
【评析】
本章里,孔子在回答子贡提问时讲到“不耻下问”的问题 。这是孔子治学一贯应用的方法 。“敏而好学”,就是勤敏而兴趣浓厚地发愤学习 。“不耻下问”,就是不仅听老师、长辈的教导,向老师、长辈求教,而且还求教于一般看来不如自己知识多的一切人,而不以这样做为可耻 。孔子“不耻下问”的表现:一是就近学习自己的学生们,即边教边学,这在《论语》书中有多处记载 。二是学于百姓,在他看来,群众中可以学的东西很多,这同样可从《论语》书中找到许多根据 。他提倡的“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对后世文人学士产生了深远影响 。
【原文】
5?16 子谓子产(1)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
【注释】
(1)子产:姓公孙名侨,字子产,郑国大夫,做过正卿,是郑穆公的孙子,为春秋时郑国的贤相 。
【译文】
孔子评论子产说:他有君子的四种道德:“他自己行为庄重,他事奉君主恭敬,他养护百姓有恩惠,他役使百姓有法度 。”
【评析】
本章孔子讲的君子之道,就是为政之道 。子产在郑简公、郑定公之时执政22年 。其时,于晋国当悼公、平公、昭公、顷公、定公五世,于楚国当共王、康王、郏敖、灵王、平王五世,正是两国争强、战乱不息的时候 。郑国地处要冲,而周旋于这两大国之间,子产却能不低声下气,也不妄自尊大,使国家得到尊敬和安全,的确是中国古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孔子对子产的评价甚高,认为治国安邦就应当具有子产的这四种道德 。
【原文】
5?17 子曰:“晏平仲(1)善与人交,久而敬之(2) 。”
【注释】
(1)晏平仲:齐国的贤大夫,名婴 。《史记》卷六十二有他的传 。“平”是他的谥号 。
- 抖音生活服务创作者治理公告及合规倡议
- 阿里国际站机动车辆出口美国合规须知及合规要求
- 浪漫经典爱情诗词名句 关于爱的诗句或名言
- 全文解析及通俗译文 道德经原文及译文
- 古代志怪故事池北偶谈 池北偶谈原文及翻译
- 美到窒息的古风句子 唐诗宋词名句精选及诠释
- 淘宝平台家装主材类商品争议处理规范及规则
- 软件工程就业方向及前景 好不好找工作
- 野望古诗欣赏及解析 野望的翻译是什么意思
- 原文及翻译全文 上枢密韩太尉书尉翻译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