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尼教的起源与历史发展

“宋代之吃菜事魔或明教经中西学人考定为摩尼教 , 诚不可易 。”唐长孺在《白衣天子试释》一文中说 。摩尼教作为一种外来宗教 , 对当时的明清邪教有很深远的影响 。那么在摩尼教文化中 , 跟小编一起来看下摩尼教的传播与发展吧 。
摩尼教(Manichaeism)的创始人是摩尼(Mani , 216年——约274年) 。摩尼教主要吸收犹太教——基督教等教义而形成自己的信仰 , 同时也采纳了不少琐罗亚斯德教的成分 , 传播到东方来以后 , 又染上了一些佛教色彩 。它的主要教义是二宗三际论 , 有自己的戒律和寺院体制 。摩尼教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内(从3—15世纪) , 从北非到中国的福建 , 在整个欧亚旧大陆上广泛传播 。
在汉文史籍里 , 摩尼教又叫牟尼教(根据译音) , 也叫“明教”、“明尊教”(根据信仰内容) , 唐时传入中国 , 并曾两度被允准公开传播 。唐武宗灭佛 , 累及摩尼教 , 摩尼教转而成为秘密宗教和农民起义的组织工具 。摩尼教的顽强生存能力及其转变为地下组织的过程与其独特的教义有着密切关系 。
按照摩尼教的说法 , 中际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 。从“暗既侵明”开始 , 到形成天地 , 创造人类 , 一直到世界彻底毁灭为止 。然后 , 便进入了“明既归于大明 , 暗亦归于积暗”的后际 。后际的情景 , 似乎是向初际的复归 , 所不同的是 , 到了那时 , 黑暗将受到永久的禁锢 , 再也不能侵犯光明王国了 。光明则大放光明 , 永恒不灭 。摩尼教的二宗三际说 , 对处于黑暗统治下渴求光明的民众 , 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所以 , 尽管摩尼教在数百上千年的流传中 , 不断遭到各国统治者的禁止、镇压 , 被东西方各正统宗教斥为异端邪说 , 终究未能阻止其流传 。
【摩尼教的起源与历史发展】可是 , 摩尼教在中国的传播并不顺利 。佛、道二教交相攻讦 , 唐玄宗也认为“末摩尼本是邪见 , 妄称佛教 , 诳惑黎元 , 宜严加禁断 。”开元二十年(732)七月下令禁断摩尼教 , 不过还网开一面 , 居住中土的胡人“不须科罪” 。
安史之乱为摩尼教在中土的命运带来了戏剧性的转折 。安史之乱末期 , 叛军史朝义诱回鹘牟羽可汗(一作登里可汗)进攻长安 , 唐遣使抚慰劝说 , 牟羽可汗遂支持唐军东击史朝义 , 克洛阳 。牟羽可汗于次年带睿息等四摩尼僧回到回鹘 , 辩论三日夜 , 可汗折服 , 并虔诚地皈依了摩尼教 。在可汗的大力倡导下 , 回鹘由萨满教改宗摩尼教 , 确立了摩尼教在回鹘的国教地位 。
当时 , 回鹘国力强盛 , 援唐平叛 。相比之下 , 唐王朝却每况愈下 , 内外交困 , 不得不倚重回鹘 , 甚至实行和亲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 , 摩尼教凭仗回鹘支持 , 重新获得了在中土公开传教设寺的许可 。大历三年(768) , 皇帝发布敕令 , 允许回鹘摩尼师在长安设置寺院 , 并赐额“大云光明之寺” 。接着 , 大历六年 , 又从回鹘所请 , 在东南及中原各地建大云光明寺 , “其徒白衣白冠”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